•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農村科普 “誰來普”“普什麼”“怎麼普”

2022-09-22 08:19: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作者:廖丹鳳(中國農學會副研究員)

  農村科普是實現科學與農民、科學與農業、科學與農村對接的重要渠道,對提升農民科學素質、培養現代農民,發展農村經濟、服務農民生活,培育文明鄉風、建設和諧農村,儲備政治素養、加強鄉村治理,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事關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提出要“強化基層科普服務”。如何以創新形式開展農村科普,提升基層科普服務能力,是擺在新時代農村科普事業發展面前的重要課題。

  農村科普,首先要解決“誰來普”的問題。當前,在缺人才、缺經費、缺機制的背景下,依靠“誰來普”是解決農村科普問題的關鍵。以政府為主導的農村科普服務模式已無法滿足廣大農民日益增長的科普服務需求。鄉村振興,農民是主體。農村科普必須緊緊抓住農民這個主體,才能抓住問題的關鍵。如何動員、調動廣大農民積極參與農村科普,激發鄉村本土人才科普內生動力,是農村科普工作的核心所在。因此,以志願精神和科學精神引領廣大農民,尤其是具有示範和帶動作用的高素質農民,廣泛開展以科技志願服務為重要手段的基層科普活動,在無須政府投資、不佔國家資源的情況下,實現自覺自願無償服務農村農民,是今後做好農村科普工作的有效途徑。

  農村科普,其次要解決“普什麼”的問題。長期以來,農村科普以農業生產的技術培訓和技能指導為主,面向農村生活的科學思想、先進文化、精神文明、遵紀守法等內容較少。鄉村振興,離不開農業的全面升級、農村的全面進步和農民的全面發展。鄉村振興,必然要求新時代農村科普工作深度融入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從服務產業發展、服務農民生活、服務農村文化、服務美麗鄉村建設、服務鄉村治理的需求出發,打破當前農村科普工作的邊界,實現科普與產業發展、科普與文化建設、科普與農民教育、科普與基層治理的融合發展。因此,農村科普要實現從以技術服務為主向全方位、立體式、綜合性科普的深度轉變。

  農村科普,最後要解決“怎麼普”的問題。以往,農村科普主要依靠農業科研及農技推廣人員、基層科協以及鄉鎮幹部等體制內人員。農業科研及技術推廣人員主要利用下鄉方式科普,農民們常常面臨“專家走了,技術忘了”的困擾。基層科普人員,往往一人身兼數職,未能發揮應有作用。因此,讓農業科研及技術推廣人員把知識技術傳授給高素質農民,培養其成為科普工作的“二傳手”,再由這些源於基層、了解基層、紮根基層的高素質農民,也就是土專家們,將先進的科技文化傳授給當地農戶。通過構建大專家帶土專家、土專家帶小農戶的農村科普新模式,真正培養一支用得上、留得住、常在村、常駐村的鄉村本土人才隊伍,在有力促進農業科研成果落地應用的同時,也將有力促進土專家與小農戶技能與素質的雙提升。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