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新聞 | 大陸之聲 | 本網快訊 | 大陸縱覽 | 臺灣 | 大陸 | 兩岸 | 新聞發佈會 | 港澳僑 | 國際 | 海外看中國 | 中外交往 | 七日回顧 | 體育 | 娛樂

張春賢乘船實地考察洞庭湖治理與保護

時間:2009-10-26 09:49   來源:湖南線上

  平均水位21.62米,洞庭湖正值枯水期。在這個時候看水,更能看出真面目。

  10月21日至22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春賢乘船再下洞庭。

  兩天時間內,張春賢一行從城陵磯河段入東洞庭南下,經鲇魚口進草尾航道,西到漢壽岩汪湖,船行10多個小時、近200公里,幾乎走遍了整個洞庭湖。

  "為了保持綠水青山,為了湖南的可持續發展,我們有責任做好當前的事,打好今後的基礎。"一路上,張春賢仔細察看洞庭湖治理成效鞏固情況,與湖區幹部群眾共同研商洞庭湖的長遠治理與保護。

  省領導楊泰波、蔡力峰、陽寶華參加調研。

  又見江豚

  船行洞庭,雖然低水位讓兩岸的灘塗顯露了出來,但湖水依然清澈美麗。

  張春賢一行不時走上甲板,仔細察看湖面水質及沿岸環境。船艙也臨時佈置成了會議室,從途徑水域的污染物削減、水質監測,到濕地保護和生物種類、湖區水利工程建設以及沿岸產業發展和群眾生產生活情況,張春賢一一詢問並記下要點。

  草尾河是洞庭湖水域內較為狹窄的河段,原先這裡兩岸分佈著很多小造紙廠。當地群眾介紹,以前行船經過這裡,老遠就能聞到一股刺鼻的味道,湖水是黑色的,還漂浮著一層泡沫。令人欣慰的是,這樣的情景已經一去不復返。現在進入草尾河,看到的是碧水青灘,呼吸的是新鮮空氣。

  今年1-9月,環保部門對洞庭湖10個斷面的檢測結果表明,即便在枯水期,洞庭湖水質也達到了三類水質標準,部分水域甚至可以達到二類水質標準。

  一路南行,湖面明澈、蘆葦青青,藍天、碧水、綠洲、飛鳥……一一從眼前掠過。船經淞澧洪道時,甲板上突然發出一聲高喊:"快看江豚!"應聲望去,幾隻江豚不時躍出水面泛起陣陣清波。

  2007年4月乘船考察洞庭湖時,張春賢一行曾欣喜地看到了在湖面跳躍嬉戲的江豚。此行又見江豚,船上一片歡呼。

  江豚,這種對水質要求極高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之前在洞庭湖上“消失”已近20年。今年初,通過有關部門的水下聲納探測,洞庭湖區已發現132頭江豚,生活在湖區濕地上的麋鹿也已形成新的野生種群。目前,洞庭湖區共有魚類114種、鳥類315種,其中受國家一級保護的就有12種。10萬多只候鳥被吸引到洞庭湖來過冬。

  作為洞庭湖治理史上的一個標誌性事件,三年前的那場“治污風暴”,帶來的不僅僅是洞庭湖水質的改變和生態的恢復,更帶來了各級幹部發展理念的轉變、人民群眾環保意識的提高、洞庭湖區產業的提升和結構的改善,走出了一條洞庭湖治理的新路子。

  通過關停整治和改造提升,岳陽市造紙企業年減排廢水近4500萬噸,年造紙生產能力增加5萬噸,年上繳稅費增長5倍達到近4億元;常德市造紙企業COD年排放總量減少4萬噸,排污總量減少70.5%,產能由整治前的56.4萬噸擴大到79.8萬噸;益陽市造紙企業減少90家,造紙總產能增加近60萬噸,廢水排放總量和化學耗氧量分別削減6000萬噸、2萬噸。

  湖區三市的負責人介紹,現在,各級幹部的認識提高了,環保不達標企業根本不可能進入。同時,湖區生態環境的改善,捕撈漁民上岸定居和解困工作的順利開展,也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

  考察途中,遇到不少當地幹部群眾,說起湖區這幾年的變化,大家都露出了由衷的笑臉。張春賢感慨地說:"洞庭湖治理的成效寫在老百姓臉上,寫在基層幹部臉上,要感謝他們用這種方式給予我們鼓勵。"

  三下洞庭

  三年來,這已是張春賢第三次乘船考察洞庭湖。從污染治理、漁民解困到湖區可持續發展,事事關乎民生和湖南的未來。

  作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區豐富的水資源、每年近100萬噸的蘆葦、大片的速生楊,也催生了造紙企業的發展。上世紀90年代末,洞庭湖區還只有40多家造紙企業,僅僅幾年時間就冒出190多家,與造紙產業迅速擴張如影隨形的是觸目驚心的湖水污染。對於這一歷史積累造成的區域性、流域性環境問題,曾經多次整治,但效果並不明顯。

  洞庭湖已不堪重負!

  省第九次黨代會上,張春賢在報告中明確提出要著力構建山清水秀的生態環境,再現三湘大地滿目蔥蘢、碧水藍天的秀麗景觀。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2006年8月,省環保局組織岳陽、常德、益陽三市環保部門進行了全面現場調查,並著手制定整治方案。

  針對洞庭湖區造紙企業環境污染問題,張春賢此前曾明確要求,洞庭湖周邊不符合產業政策和嚴重排污的造紙企業,要實施嚴格的關停措施,切實解決水污染問題。並反覆強調,發展必須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要守住不破壞生態、不污染環境的底線。

  洞庭湖污染治理再次進入湖南決策者的視野。

  整治行動開始前,張春賢與岳陽、常德、益陽三市市委書記分別談話,統一認識。洞庭湖污染治理不再僅是環保部門一家的事情。

  2006年12月初,省委、省政府正式啟動洞庭湖區造紙企業污染整治行動。一場史無前例的環保治污風暴在洞庭湖颳起,僅用3個月時間,關停了沿岸234家排污不達標的小造紙廠。

  2007年4月,為檢查洞庭湖區造紙企業污染整治情況,張春賢乘船從長沙出發,經湘陰、岳陽入南縣茅草街,考察洞庭湖。經過治理後的洞庭湖,水質已經由原來的劣五類上升到三類,達到飲用水源標準,一度瀕臨絕跡的江豚又開始在清澈的湖水中繁衍生息。

  就在這次檢查中,張春賢提出“四個動真格”:要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上動真格,在治理污染企業上動真格,在不等不靠上動真格,在防止污染企業的反彈上動真格。再次表明瞭湖南決策層壯士斷腕的治污勇氣和決心。

  事後,瑞士聯邦環境署副署長高茲作出這樣的評價:湖南這次關停洞庭湖造紙污染企業,不僅對湖南,對中國,而且對世界都具有重要意義。

  2008年11月,張春賢在不打招呼的情況下,再次乘船深入洞庭湖,走進水上人家。在解決漁民上岸定居、解困問題的同時,再次提出要統籌考慮洞庭湖防洪、生態、環保和經濟發展的關係,實現人與水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

  洞庭湖已進入綜合治理保護階段。

  對人民負責,對未來負責

  “我們要站在對人民負責、對未來負責的高度,繼續大力推進洞庭湖治理與保護工作。”考察中,張春賢抓住午休和晚上的時間,多次召集省直部門和湖區三市有關負責人聽取情況介紹,研究洞庭湖治理與保護。

  張春賢說,近年來洞庭湖治理的實踐和成效帶給我們深刻的啟示:一是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走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之路。必須站在高起點上謀劃湖南的長遠發展,決不能急功近利。二是涉及長遠發展的問題,即便遇到再大困難,也要動真格。實踐證明,如果不動真格,洞庭湖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治理成效。三是在發展過程中尤其是解決生態環保等重大問題上,必須調動廣大幹部群眾和方方面面的積極性。洞庭湖的治理成效,正是得益於上上下下、各個部門的聞風而動、緊密合作,全社會形成了合力。四是解決重大問題要有科學發展的思路,制訂科學的方案,並及時研究解決新情況新問題。五是我們考慮問題的出發點必須是對人民群眾負責,所有工作的落腳點都必須惠及民生。無論是洞庭湖治理,還是漁民解困,正是抱著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未來負責的態度,才能積極創造條件解決歷史欠賬,使得一系列問題最終能從根本上得以解決。

  “我們一定要為湖南的青山綠水,為湖南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張春賢指出,當前必須乘勢而上,鞏固好洞庭湖治理成果,確保造紙企業污染不反彈,尤其不能再上污染環境和超越洞庭湖生態承載能力的項目和產業;要採取措施加強湖區濕地保護,開展好保持和擴大水面、減少沙洲和培育生物鏈等工作;要超前研判江湖關係變化等可能帶來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早做好相關準備工作。要堅定不移地加大洞庭湖、湘江流域綜合治理力度,把這項工作擺上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通過3-5年的努力,較好地解決湘江流域歷史污染嚴重區域的治理、沿江城市污水垃圾處理、現有污染企業整治和產業結構調整等問題,確保取得明顯效果。

  張春賢強調,要繼續抓好洞庭湖專業捕撈漁民解困第一階段上岸定居和第二階段擴面等工作,惠及湖區4.9萬多漁民。當前,還要特別重視湖區低水位情況下飲水困難等問題。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