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0月14日電 中國人民銀行此間公佈了包括信貸貨幣在內的三季度金融數據。在中國經濟處於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作為經濟的先行指標,三季度金融數據格外引人關注。分析人士認為,這些數據正釋放出經濟回暖的有力信號,未來金融支援經濟作用還將進一步顯現。
反映經濟繼續向好趨勢
作為經濟運作的先行指標,央行公佈的9月份貨幣信貸數據進一步凸顯出當前經濟回暖的趨勢。
央行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我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狹義貨幣供應量(M1)繼續呈現同比、環比快速增長的局面,其中,體現企業經營活躍度的M1指數同比增長超過M2增速,達到29.51%,增幅比上年末高出20個百分點之多。
“從9月份貨幣量、企業貸款、居民消費貸款等數據看,企業生產進一步活躍,居民消費進一步趨旺,經濟繼續企穩回暖,預計三季度經濟增速將達到9%左右。”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丁志傑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貨幣流通速度的加快,表明資金運用效率進一步提高。在三季度M1與M2的“喇叭口”(增幅差額)出現收窄狀況的同時,9月份M1超過M2形成“剪刀差”,這表明經濟完全趨向活躍。
“一般來說,資金從貸款發放到進入實體經濟需要一段時間,目前隨著一些項目的陸續啟動,上半年天量信貸正對下半年甚至明年的經濟產生明顯拉動作用,好情況在擴展,效應正逐步產生。”連平說。
國家統計局13日發佈的調查結果顯示,三季度全國企業景氣指數為124.4,比二季度大幅回升8.5個點。此前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公佈的9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為54.3%,比8月提升0.3個百分點,連續7個月位於50%的景氣臨界點之上。14日海關公佈的外貿數據也顯示,9月份我國進出口降幅同比大幅收窄……這些數據均反映出當前我國經濟基本面的逐步向好趨勢。
四季度市場流動性仍將保持一定規模
央行數據顯示,在7、8月份我國新增人民幣貸款分別為三四千億元的基礎上,9月份新增信貸超出市場預期,達到5100多億元。經濟學家認為,未來貸款增長仍將保持一定增量,市場流動性仍將保持一定規模。
“四季度信貸或許不會像此前市場預期的那樣出現明顯收縮。因為中央財政4萬億元刺激計劃有相當部分要在四季度下發,配套貸款必須要跟上去,預計四季度貸款增長不會過於偏離三季度情況。”中國社科院金融所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指出,與上半年相比,信貸投放的平穩回落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但是這並不意味流動性的大幅緊縮。新增貸款即使每個月回落到5000億元左右,全年依然可能高達10萬億元,這是一個相當高的增長速度。
“從9月份新增信貸數據超過5000億元也可以看到,當前我國仍在繼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我們預計四季度市場流動性仍將保持一定規模,流動性不會出現太緊張的局面,貨幣環境仍會比較活躍。”丁志傑說。
近期央行也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為市場資金提供“水源”。在9月份的最後一週,央行再度凈投放資金1000億元,這是央行連續五周實現資金凈投放。
未來貨幣政策走向引發關注
今年三季度以來,世界經濟普遍出現了企穩回升的苗頭,澳大利亞央行更是意外宣佈加息,在發達經濟體間率先改變此前實施的寬鬆貨幣政策。如今,在中國經濟增速不斷提高、9月新增貸款超預期的情況下,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會否調整,再度引發市場的關注。
接受採訪的專家指出,澳央行的意外加息雖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全球投資者對政策的預期,不過,在當前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牢靠的情況下,我國政策調整應在充分考慮到國內外情況下,保持其穩定與連續。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認為,中國經濟當前的增長得益於政府的刺激政策,目前還沒有明顯跡象顯示經濟已經徹底回穩。他認為,雖然澳央行率先升息,但按照中國目前經濟復蘇的情況來看,還沒有到寬鬆貨幣政策退出的時候,當前仍應執行寬鬆貨幣政策,以維持經濟較快穩定增長。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日前發佈報告稱,中國刺激經濟措施仍將維持,實施退出機制為時尚早。哈繼銘認為,中國的貨幣政策統籌考慮低通貨膨脹、經濟增長、就業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四個目標。在美國刺激政策退出之前,中國緊縮力度有限,否則只會引來更多“熱錢”流入。
“可以發現,基於對資產泡沫問題和未來通脹壓力的考慮,我國目前的貨幣政策已經由上半年的‘過於寬鬆’回歸到真正意義上的‘適度寬鬆’。現在經濟回穩基礎還不牢固,政策調整不宜過急。”丁志傑說。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日前也指出,將繼續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把握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的重點、力度和節奏,妥善處理支援經濟發展與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關係,更好地發揮貨幣政策支援經濟增長的作用。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