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22日電(記者李忠發、孫奕)“多邊峰會外交成果豐碩,在國家總體外交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外交部長楊潔篪近日在回顧2009年中國外交時如此評價。
2009年註定是世界上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金融危機持續蔓延,核不擴散、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日益突出;這一年,中國領導人頻繁出現在世界多邊外交舞臺上,與國際社會攜手合作,共同應對挑戰。
楊潔篪用“危機之年”、“變革之年”來描述過去這一年。他指出,2009年,多邊峰會外交成為中國外交的重要平臺,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政治引領作用。
從2009年農曆新年初二到西歷聖誕歲末,從大洋彼岸的紐約、匹茲堡,歐陸名城倫敦、葉卡捷琳堡、布拉格、哥本哈根到亞洲的泰國、新加坡和中國六朝古都南京,中國領導人的身影頻繁出現在各個重要多邊峰會上:聯合國系列峰會、二十國集團領導人金融峰會、上合組織峰會、“金磚四國”領導人峰會、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會議、東亞領導人系列會議、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
中國多邊外交的背景是發生複雜、深刻變化的國際形勢:全球性問題空前突出,多邊峰會外交成為應對全球性問題的主要平臺;國際體系改革提上議事日程,全球經濟治理初見成效;新興大國加速群體性崛起,在多邊事務中的作用和影響上升。
在這種國際形勢下,攜手合作、同舟共濟成為2009年國際多邊場合出現頻率最高的中國詞句。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中國與國際社會攜手共迎挑戰的負責任態度一次次在多邊峰會上得以闡述。
2009年4月1日至2日,在倫敦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金融峰會上,國家主席胡錦濤提出“最緊迫的任務是全力恢復世界經濟增長,防止其陷入嚴重衰退”。9月,世界經濟有所企穩,但復蘇前景仍存在不確定因素,在於匹茲堡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三次金融峰會上,胡錦濤提出要“堅定不移地推進國際金融改革”、“著力提高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這些主張大大提振了國際社會應對金融危機的信心,積極引導國際體系變革進程,維護了中國和發展中國家的利益。
當今世界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平、發展、合作的時代潮流更加強勁。中國,這個屹立東方的發展中大國,身體力行,通過多邊峰會平臺,將負責任大國的國際形象和努力營造和諧世界的積極態度展示於世界面前。
去年9月21日至25日期間,除了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三次金融峰會外,胡錦濤主席還連續出席了在紐約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第64屆聯大一般性辯論、安理會核不擴散與核裁軍問題峰會。楊潔篪評價說,中國國家元首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連續出席四個重要國際峰會,這在新中國外交史上前所未有。
“用更廣闊的視野審視安全,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用更全面的觀點看待發展,促進共同繁榮;用更開放的態度開展合作,推動互利共贏;用更寬廣的胸襟相互包容,實現和諧共處……”胡錦濤主席在第64屆聯大一般性辯論中發表重要講話的洪亮聲音,傳遍全世界。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需要中國。中國越是發展,給世界帶來的機遇和作出的貢獻就越大。”去年11月,胡錦濤主席在新加坡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演講時說。
在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問題上,中國的立場和舉措始終是全球媒體關注的焦點。2009年歲末,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會場,發酵多時的全球關注在此釋放。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出席會議的近60個小時內,與有關國家領導人展開了密集的會談和協商,力推談判進程不斷向前,會議發表《哥本哈根協議》。溫家寶總理以誠意、信心、決心和卓有成效的努力,充分展示了中國謀發展、促合作、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得到更多的國際承認,無疑是2009年中國外交,尤其是多邊峰會外交成果的體現。世界比以往更加重視傾聽中國的聲音。正如駐華使團長、多哥大使塔-阿馬所說,中國在應對各種全球性問題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英國《衛報》曾撰文表示,中國顯然已經成為全球政治頂級圓桌會議中的最關鍵成員。
“2009年是國際關係新情況、新問題、新趨勢層出不窮的一年,也是中國聲音和中國力量穩定提升的一年,是中國在全球事務中參與程度不斷深化的一年。”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王逸舟說。他認為,在去年的多邊峰會外交中,中國並不是一般性地陳述看法,而是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和思想。僅在應對氣候變化這一領域,中國提出的建設性意見就很有新意,力度大,可謂前所未有。
過去的一年,中國以積極姿態參與國際事務,多邊外交成果豐碩。展望2010年,國際形勢有望保持總體穩定,但各種風險和動蕩因素依然不少。中國外交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責任編輯:陽艷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