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單純性乳房早發育?何為性早熟?在聖元乳粉調查結果之後,公眾對於這些專業問題仍然感覺一知半解。為此,衛生部16日在其官方網站公佈了有關專業知識的詳細解答,並公佈了參與此次調查的專家組名單。
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說,有關性早熟和雌激素的問題比較專業,發佈會上專家解釋的時間有限,為了讓公眾更全面地了解相關知識,衛生部專門組織專家組撰寫了一組答問。
——兒童“性早熟”有真有假。
衛生部專家組指出,為指導病因診斷和治療,臨床上根據發病機制不同,將兒童性早熟分為: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與真正的青春發育過程完全相同,能產生生殖細胞,可具有生育的能力;假性性早熟僅有性激素作用導致的第二性徵發育,不能產生精子或卵子,因而不具備有生育的能力。
真性性早熟的發生原因複雜,既可因顱內感染、外傷或腫瘤等器質性疾病觸動青春發育的“開關”所致,也可能是找不到任何原因的所謂特發性的真性性早熟;導致假性性早熟的性激素可來自體內或體外。體內可來自分泌性激素的各種腫瘤,體外可來源於食物或藥物。
專家指出,對假性性早熟患者的治療,應切斷產生性激素的來源,用治療真性性早熟的藥物治療無效。
——“單純性乳房早發育”非“真性性早熟”。
衛生部通報指出,湖北患兒僅能診斷為“單純性乳房早發育”而非真性“性早熟”。針對這兩者間的關係,衛生部專家組表示,女孩在8歲前出現明顯的第二性徵或9歲前出現月經初潮,男孩在9歲前出現第二性徵或一側睪丸過大,就被認為是性早熟。此時應進行必要的醫學檢查,以排除體記憶體在的影響健康的疾病。而“單純乳房早發育”是指女孩僅有乳房發育提前,不伴有其他性徵如陰毛、腋毛的出現,也沒有骨齡的提前和生長加速,大多數發生在6個月至2歲年齡嬰幼兒,常為微小青春期所致。
——“單純乳房早發育”不影響兒童生長髮育。
專家指出,對乳房早發育,最重要的是排除真性和假性性早熟。一般來說,單純乳房早發育會自然消退,不會對兒童的生長髮育造成不良影響,所以不需要治療。但是,避免有害因素的刺激和加強隨訪是有必要的。
專家提醒,家長必須注意,有一部分在最初診斷為單純乳房早發育患兒也有可能同時有潛在病因,若此種病因不及時去除而長期存在,乳房持續不消退抑或繼續增大,有可能會繼發真性性早熟。如果發生了真性性早熟,則會影響兒童的最終身高和心理健康。因此,應強調定期復診,復查骨齡、子宮和卵巢等,及時發現真性性早熟,並治療潛在疾病。
——“微小青春期”是生命早期的一種生理現象。
專家指出,微小青春期可以看成是數年之後真正的“大”青春期的一次小型預演,是存在於生命早期的一種生理現象。
出生時,嬰兒的下丘腦-垂體-性腺(睪丸或卵巢)軸作為體內重要內分泌調節系統之一,雖還不像成年人那般穩定,但已基本完成建立。離開母體後不久,尤其是未來的男子漢們,在數分鐘之內就開始調試其生殖內分泌系統的運作功能,分泌的雄激素水準最高可達到正常成年男性水準的低值。此時,睪丸輕度增大、有陰莖勃起,甚至可一過性地表現為顏面少許粉刺,這種現象可持續到半歲左右。
女嬰在離開母體幾小時之內也要開始調試自己的生殖內分泌系統,在此期間,雌激素水準可波動到相當於正常成年女性的雌激素水準下限,部分對雌激素敏感的女嬰可出現較明顯的乳房發育,甚至極少數女嬰還可出現類似青春少女月經的少許出血現象。
嬰幼兒期的這種表現,極其類似于真正青春發育的過程,醫學上形象地把它稱之為“微小青春期”。
——青春發育年齡呈提前趨勢。
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兒科內分泌遺傳代謝學組2005年組織了全國九大城市的青春發育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城市女童青春期乳房發育開始的平均年齡是9.2歲,與國際上青春發育年齡提前的年代趨勢一致。
——性激素分“內外”。
性激素可分為機體中的內源性性激素以及外源性的合成激素,我國禁止在乳粉中檢出人工化學合成的性激素。
乳牛在乳汁分泌的調節過程中,除體內催乳素作用外,還有雌激素、孕激素、生長激素、甲狀腺素、腎上腺皮質激素、胰島素等激素的共同參與才可完成泌乳這個過程。牛奶中激素含量受母體品種、不同生理階段、受孕次數、飼料營養等影響。一般來說,無論是生乳還是市售奶中雌激素和孕激素含量範圍變化較大。(記者 周婷玉)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