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統計局局長:“十二五”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國內環境

2011年06月03日 22:06:29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十二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國內環境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全面分析了我國發展的國內環境。未來5年,我們既具有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綜合國力邁上新臺階的良好條件,也面臨不少挑戰,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增強機遇意識和憂患意識,加快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經濟社會長期平穩較快發展。

  “十二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利條件

  (一)我國仍處於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將快速推進,國內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有望保持強勁增長態勢。總體上看,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得到了長足發展,但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2009年,我國城鎮人口比重為46.6%,不僅遠低於高收入國家70%以上的水準,而且低於世界50%的平均水準。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空間依然巨大。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將激發巨大的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為我國經濟較快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居民消費結構、產業結構升級加快,新的經濟增長點將不斷涌現。我國每人平均國內生產總值已超過3000美元。國際經驗表明,這一時期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居民消費結構和產業結構快速升級的時期。我國居民消費結構正處在以衣、食為主的生存型消費向以住、行為代表的發展享受型消費轉變的過程中,城鎮居民家庭每百戶家用汽車擁有量由2006年的4.3輛增加到2009年的10.9輛。我國產業結構正處在以第二產業為主導向三次產業協調發展轉變的過程中,服務業比重將不斷提高,製造業內部結構將不斷升級,高附加值和高技術產業比重將不斷上升。“十二五”時期,隨著居民消費結構和產業結構升級步伐的加快以及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節能環保、航空航太等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新的消費熱點和經濟增長點將會形成。

  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社會事業發展等都蘊藏著巨大的需求和增長潛力。“十二五”時期,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社會事業發展仍有巨大空間。2009年,我國每萬人鐵路、公路線路長度分別為0.6公里、28.9公里,而2007年美國每萬人鐵路、公路線路長度分別超過5公里、200公里。而且,基礎設施建設將不單純是量的擴張,而是更加注重質和層次的提高。目前,我國公共教育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不足3%,低於4.6%的世界平均水準,而發達國家一般超過5%。我國節能環保領域和低碳經濟還處於起步階段,生態環境保護已成為可持續發展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內容。此外,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尚待完善,文化體育事業發展方興未艾,發展潛力巨大。

  (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物質技術基礎將更為雄厚

  供給能力不斷增強,產業體系比較完整。我國商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不斷增強,主要工農業產品產量穩居世界前列。主要農產品中,穀物、肉類、籽棉等產品產量穩居世界第一;主要工業品中,2009年,鋼、煤、水泥、棉布等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從產業體系看,目前我國三次產業的行業類別比較齊全。其中,工業擁有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具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的全部工業門類。“十二五”時期,隨著我國資訊化和市場化程度繼續提高,將不斷催生和壯大新的產業,我國的產業體系將更加豐富和完善。

  資金較為充裕,投資結構不斷優化。支撐“十一五”時期資金供給的因素仍將繼續發揮作用,而且還會出現新的推動因素。我國儲蓄率比較高的情況不會改變;由於我國經濟仍將保持快速增長,預計仍將是外資的理想投資地;特別是資本市場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將多方面、多方式提供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資金,“十二五”時期資金的供應將更為充裕。與此同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力度的加強將促進投資結構優化,資金將更多地向服務業和高技術、高附加值產業傾斜。

  勞動力資源豐富,勞動者素質不斷提高。我國是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國家。2009年末,我國15—64歲的勞動適齡人口達到9.75億人,佔全部人口的比重為73%。勞動適齡人口基數大、佔比高,決定了未來一定時期我國勞動力總量將繼續增加,勞動力資源數量優勢仍將保持。同時,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勞動者素質將得到明顯提高。2009年,我國就業人員中受教育程度為初中以上的比重達68.9%,比2006年提高5.6個百分點。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基礎產業生產能力和水準大幅提高。“十一五”時期是我國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大發展的時期。2006—2009年,我國能源生產總量由23.2億噸標準煤增加到27.5億噸標準煤;鐵路營業里程由7.7萬公里增加到8.6萬公里;公路里程由345.7萬公里增加到386.1萬公里。資訊通信和郵政基礎網路、環境管理和保護、城市公共設施等也得到進一步加強。這有效緩解了我國經濟增長的瓶頸制約,為“十二五”時期平穩較快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