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海洋局局長劉賜貴。
“十一五”是我國海洋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5年,我國科學開發利用海洋資源,加快海洋經濟發展和沿海地區綜合開發,對促進東部地區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展望“十二五”,海洋經濟會給我國帶來哪些改變?在保護海洋生態的同時,我們應如何加快海洋經濟發展和沿海地區綜合開發?就此,本報記者採訪了國家海洋局局長劉賜貴。
海洋經濟年均增速13.5%
記者:我國有300萬平方公里的藍色國土,過去5年在海洋資源開發和利用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劉賜貴:“十一五”時期,儘管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但海洋經濟依然保持快速發展的強勁勢頭,年均增速為13.5%。去年海洋經濟GDP達到了3.8萬億元,5年中海洋生產總值增速比國民經濟總產值增速高出2.3個百分點。
5年來,全國累計確權海域面積194萬公頃。通過圍填海解決工業和城鎮建設用地面積7萬公頃,帶動7萬億元投資,解決了3000多萬人口就業。
遼寧沿海經濟帶、河北曹妃甸工業區、天津濱海新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上海浦東新區、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江蘇沿海經濟區、福建海峽西岸經濟區、廣東海洋經濟綜合開發試驗區、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和海南國際旅遊島等沿海區域開發佈局形成,更使海洋經濟的發展如虎添翼,方興未艾。
突破關鍵性戰略性技術
記者: “十二五”規劃提出制定和實施海洋發展戰略,如何加快海洋新興產業結構調整,推進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劉賜貴:我們今後將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加快培育海洋生物、海水利用、海洋能和深海資源開發、海洋新材料、高端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海洋現代服務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過去5年,我國海洋事業的科技創新能力有了長足進步。2007年,我國成功發射了第二顆海洋衛星;2009年,在海拔4000多米的南極冰蓋最高點建成了我國首個南極內陸考察站——崑崙站;2010年,我國第四次北極考察首次抵達北極點。繼2006年首次完成環球大洋科學考察後,又組織了4個航次925天的考察,進一步提升了我國大洋綜合科學認知水準。“海龍”號無人纜控潛水器、深海淺鑽等高新裝備的研製應用,標誌著我國深海高新技術調查裝備研發和應用能力已部分達到世界先進水準。2010年,“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海試下潛深度達到3759米,使我國成為繼美國、法國、俄羅斯、日本之後第五個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
要建設海洋強國,實施海洋發展戰略,拓展海洋發展空間,必須在關鍵性、戰略性的技術上取得突破,在國際上擁有更多的話語權,才能稱得上海洋強國。
陸海統籌 協調發展
記者:繼山東獲批成為海洋經濟示範區後,日前,《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規劃》得到國務院正式批復,根據規劃,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建設將上升為國家戰略。這對加速我國海洋經濟的發展有何重要意義?
劉賜貴:中國既是一個陸地大國,也是一個海洋大國。科學開發利用海洋資源,加快海洋經濟發展和沿海地區綜合開發,有利於充分利用國土資源,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對促進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具有重大意義。按照溫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對“十二五”期間我國海洋事業發展提出的要求,我們應堅持陸海統籌、推進海洋經濟發展,促進海洋經濟發展和沿海地區綜合開發將是我們下一步工作的重點。
目前,《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規劃》中對浙江省的定位是我國重要的大宗商品國際物流中心、海洋海島開發開放改革示範區、現代海洋產業發展示範區、海陸協調發展示範區、海洋生態文明和清潔能源示範區。其實這幾個發展方向和定位並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支撐、相互包含的;現代海洋產業是浙江海洋經濟要重點發展的部分,現代海洋產業中也包含了港口物流以及海島經濟的主要產業。港口經濟、海島經濟和現代海洋產業這三者覆蓋了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的核心部分。而海陸協調發展和資源環境保護是整個海洋經濟發展的支撐和保障。
抓功能區劃服務海洋經濟
記者:未來5年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的目標是什麼,重點發展的方向是什麼?
劉賜貴:隨著海洋經濟的不斷發展,海洋經濟對國家的貢獻將越來越大,地位也將越來越突出。預計今後5至10年,海洋經濟重點將在保障國家資源能源經濟安全、助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作為海洋的行政主管部門,我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服務海洋經濟:
首先,要從海域的總體功能區劃上進行進一步的修編,使整個海域的功能能夠切合我們的實際,更好發揮它應有的功能作用;其次,是對全國的海洋經濟運作進行監測和評估,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各地在海洋經濟的發展上、規劃上和推動上有一個明確的指標;其三,是要科學規劃、合理有序地圍填海,同時加大對海島的管理、開發、利用的力度。在科技興海、防災減災、海洋能的開發、海水的有效利用、數字海洋和對海洋文化的宣傳上,我們都要下力氣。
此外,在海洋勘探方面,不僅要進行我們國家主張管轄的30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資源勘探,同時也要走向大洋。這方面也要進一步發展相關裝備製造業,使我們有能力走向大洋。(記者 周小苑)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