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條“我國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居住月支出111元”的消息引發網友關注。消息稱,國家統計局公佈2010年國民經濟核算中對居民消費支出的統計結果,月均1123元的支出中佔比最多的前四位分別是食品月支出400元,交通和通信類支出165元,教育文化娛樂服務類支出136元以及衣著類支出120元。而住房支出僅111元,排在衣食住行的末位。
對於這一消息,許多網友質疑“每人平均居住月支出111元”數字太低,與個人實際感受不符。111元是怎麼得來的?如何看待111元這個數據?為何與網友實際感受有差距?
111元怎麼得來的?
在城市房價居高不下的當下,“111元”這個與住房掛鉤的數字引發網友廣泛質疑。“北漂”舒陽就表示,自己在京打拼多年才在北京四環邊的金海國際小區安家,為了這套百餘平方米的房子,夫妻倆每月要還房貸4000多元,超出“111元”數十倍。
對於舒陽等人的質疑,國家統計局住戶調查辦公室副主任王有捐在國家統計局網站發表文章說,現行統計的城鎮居民居住支出包括:水電燃料費、住房裝潢支出、維修用建築材料支出、租賃房租、取暖費、物業管理費和維修服務費等。而公眾最關注的購建房支出以及自有住房虛擬租金並未包含在內。
王有捐表示,城鎮居民居住支出採用抽樣調查方法取得。國家統計局在全國範圍隨機抽選了65600戶城鎮居民家庭,通過日記賬方式蒐集資料。按照記賬要求,只統計實際發生的現金支出,比如居民實際支付的房租、水電費、物業費等現金支出。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