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官方的分析認為,“電荒”一方面是源自用電需求過旺。國家能源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11年1月份國家電網公司經營區域內有9個省級以上電網最高用電負荷創歷史新高,3月份與1月份的全社會用電量基本相當,接近去年七八月份迎峰度夏高峰時段的用電量。預計今年中國全社會用電量將達4.61萬億至4.69萬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0%至12%。
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在日前召開的全國經濟運作工作會議上說,今年一季度,國民經濟形勢開局良好,煤電油氣運供需穩定,但由於需求過旺,在生產供給增速高達兩位數的情況下,部分地區煤電油供應仍出現趨緊的狀況,未來趨勢不容樂觀。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提前到來的“電荒”並非出乎意料。“如果不是‘十一五’末期為了完成節能減排指標,抑制了用電需求,去年就已經是這樣的缺電局面。”李繼紅說。
與此同時,電煤供應趨緊進一步拉大了供需缺口。截至25日,中國目前供電人口最多的區域電網華中電網的全網電煤庫存僅可用9天,湖南、江西、重慶三省市用電呈緊張態勢。
分析認為,長期以來的煤電價格機制問題仍然是影響電煤庫存量的重要因素。“煤價隨著市場供需波動持續攀升,而電價受政府管制,煤電價格嚴重倒挂。問題並不在於無煤可挖,而是發電成本高,電價調節卻跟不上,很難調動火電企業的積極性。”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能源與戰略資源研究中心副主任林衛斌說。
事實上,一再出現的“電荒”正在加劇經濟結構調整的緊迫感。記者在浙江省工業用電比重最大十個行業用電情況表上發現,今年1至3月用電量增長率最高的是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同比增幅為73.17%,其次是非金屬礦製品業,同比增幅為23.82%。按照規定,可以對限制類、淘汰類企業收取差別電價。但實際情況是,地方政府提交給電力部門要求實施差別電價的企業名單上僅有6家企業。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