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業內人士表示,“什麼樣的企業是需要限制、淘汰的,地方政府在設定限價門檻時空間很大,使得現行的通過差別電價限制高能耗企業用電的收效並不大。”
相關專家認為,當前電價調節缺乏靈活性,環境保護的成本也較低,“依靠能源消耗的粗放型增長方式仍然有利可圖,這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轉型升級的進程。”林衛斌說。
而能源的大量消耗將帶來更多的問題。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表示,化石能源日漸短缺,風能、太陽能的開發利用佔比有限,日本核危機讓原本被看好的核能受到質疑,如果轉向生物能源,能源製造與糧食供給將形成競爭關係,由此帶來的糧價上漲將尤其成為發展中國家、低收入群體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專家認為,只有運用行政、經濟和技術手段,結合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實施,推進能源利用方式與經濟轉型升級,才是電力可持續發展之道。此外,中國應加快電力市場準入、電力價格的機制建設與改革,通過開放和競爭,最終推動形成統一和有序的電力市場。
“如果能實現電價市場化,將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良性互動,從根源上解決‘電荒’困擾。”林衛斌說。
浙江遇7年來最嚴重電荒 華中電網電煤僅可用9天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觀察》報道,我們知道國內的電煤庫存不足導致用電緊張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這種事大多發生在年末歲初的冬季,但是現在這一規律似乎會被打破,浙江等地出現了罕見的淡季缺電現象,大量企業再次面臨不同形式的限電尷尬。報導說,浙江的這次缺電是2004年以來也就是7年以來的最嚴重電荒,目前浙江已經制定嚴格有序用電方案,並對高耗能企業進行輪流限電,一季度被限制用電的企業特達到50多萬戶次,緊接著下午三點我們又看到報道,記者從國家電網華中公司了解到進入4月下旬以來,華中電網用電繼續保持較高水準,全網電煤庫存繼續下降。截至4月25日,全網電煤庫存僅可用9天,華中電網月限電量已經達到2000萬千瓦時以上,其中湖南、江西、重慶三省市用電呈緊張態勢,據介紹4月份受電煤緊缺、水電廠來水較少,機組缺陷等因素影響,華中區域的多個省網出現的用電緊張局面,湖南、江西重慶等省市已經相繼採取了限電和讓電措施,那麼應該如何看待目前華東、華中地區出現的這種淡季缺電現象,經濟之聲特約觀察員、中國能源網首席資訊官韓曉平對此作出評論。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