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中國近岸海域污染加重 陸源排污係主要影響原因

2011年06月03日 22:04:20  來源:中新網
字號:    

  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家海洋局今日召開新聞發佈會,發佈《2010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顯示,2010年,中國海洋環境品質總體維持在較好水準,赤潮和綠潮災害有所減輕,但江河污染物入海量增加,近岸局部海域污染加重。

  海洋環境總體較好,近岸局部海域污染加重

  2010年,中國管轄海域的海水品質狀況總體較好。符合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約佔中國管轄海域面積的94%,但尚有4.8萬平方公里的近岸海域水質劣于第四類海水水質標準。

  近岸沉積物品質總體良好,各項監測指標符合第一類海洋沉積物品質標準的站位比例在91%以上。近岸典型海洋生態系統總體處於健康和亞健康狀態,局部區域生態系統處於不健康狀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結構變化較大,生態服務功能受損。

  海洋功能區環境基本滿足海域使用要求

  主要海洋功能區環境品質基本滿足海域使用要求。海洋保護區環境狀況總體良好,主要保護對象或保護目標基本保持穩定;海水浴場、濱海旅遊度假區的娛樂用海功能正常發揮;海水增養殖區環境基本滿足養殖活動要求;海洋傾倒區環境基本滿足繼續使用的要求;油氣開發活動未對鄰近海域海洋功能造成影響。

  陸源排污仍是影響海洋環境主要原因

  入海排污口的污染物排海量比上年下降25%,主要污染物如總磷、化學需氧量、氨氮等要素達標率均有所提高,總體排污狀況有所改善;但入海排污口的達標排放次數比率僅為46%,受長期排污影響,入海排污口鄰近海域環境品質狀況較上年未見明顯改善,部分排污口鄰近海域環境品質仍較差。受入海徑流量增大的影響,2010年河流攜帶的化學需氧量、氨氮和總磷入海量較上年明顯增加。

  重大海上溢油災害影響嚴重

  海洋赤潮、綠潮災害有所減輕,全海域發現赤潮69次,累計面積10892平方公里;赤潮發現次數與2009年基本持平,累計面積減少3208平方公里;赤潮高發期集中在5-6月份,多發區主要集中在東海近岸海域;赤潮發現次數和累計面積低於近5年平均值。

  綠潮(滸苔)最大分佈面積比2009年減少約50%,實際覆蓋面積減少約75%,災害明顯減輕。海上溢油事故風險加劇,2010年7月16日大連新港石油儲備庫輸油管道爆炸造成大量原油泄漏入海,事故鄰近海域和部分敏感功能區受到不同程度影響 。

  “十一五”期間中國海洋環境狀況

  “十一五”期間,中國海洋環境狀況總體維持穩定。符合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佔中國管轄海域面積的94%以上,可滿足各類海域使用的水質要求;近岸海域沉積物品質總體保持良好;近岸海域貝類體內的污染物殘留水準與“十五”期間基本持平。

  近岸典型海洋生態系統主要仍處於健康與亞健康狀態;海洋保護區、海水浴場、濱海旅遊度假區環境總體良好,海水增養殖區環境基本滿足養殖活動要求,海洋傾倒區和油氣區環境總體穩定,未因傾倒活動或油氣開發活動產生明顯環境影響。

  入海排污口主要超標排放物質超標率近年呈下降趨勢,但主要河流攜帶入海的污染物量仍然較大,江河攜帶污染物入海和陸源入海排污口排污仍是影響中國近岸海域環境品質的主要原因。

  海洋赤潮災害發生次數及面積呈現明顯下降趨勢,但海洋溢油事故風險升高。近岸局部海域仍受到陸源排污、環境災害和生境破壞等影響,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工作任重而道遠。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