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內民主與人民民主如何實現“雙重奏”——訪全國黨建研究會副會長高世琦
編者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同時切實保障黨員民主權利,廣泛凝聚全黨意願和主張,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更好地實現和完善黨內民主,是提升黨的執政能力、保持黨的先進性的關鍵所在。
“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黨內民主與人民民主具有鮮明的互動性。本期“黨的理論與實踐創新系列訪談”欄目就“黨內民主與人民民主如何實現‘雙重奏’”這一話題,專訪了全國黨建研究會副會長高世琦。
記者:如何理解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
高世琦:人民當家作主,就是全體人民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管理國家事務、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享有管理國家的權力。對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方面,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區別於其他形式民主的顯著標誌;另一方面,在我國要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就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正確理解和實踐這一科學論斷,對於我們正確把握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方向,堅持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以增強黨和國家活力、調動人民積極性為目標,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記者:我們黨是如何實現黨內民主與人民民主“雙重奏”的?
高世琦:一方面,黨內民主對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指導、示範和帶動作用。黨內民主狀況關係到人民民主的發展進程和水準,黨員的政治參與水準影響著群眾的政治參與水準,黨內政治生活的制度化影響著國家政治生活的制度化。
另一方面,人民民主的發展也對黨內民主具有促進作用。人民群眾民主意識的增強,推動廣大黨員強化民主意識和參與意識,促進黨內民主的發展。隨著人民民主制度的不斷完善,人民群眾對黨的監督力度不斷加大,有利於加強黨內民主建設。
在民主革命時期,我們黨確立了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確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形成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強調黨員在黨內一律平等,黨內民主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果。在黨的領導下,根據地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政權,人民群眾享有選舉權、被選舉權等民主權利。黨內民主對人民民主建設起到了積極的帶動作用。我們黨正是以黨內民主引領和帶動人民民主,才獲得了人民群眾的支援與擁護,並最終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新中國成立後,黨對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途徑和方式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在確立符合中國實際的國體的同時,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逐步形成和完善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1954年,我國的第一部憲法明文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這就使人民當家作主有了最根本的制度保障和法律保障。
這一時期人民民主得到了空前發展。與此同時,黨內民主健康發展。在黨的八大上明確提出了堅持集體領導原則和反對個人崇拜,還提出了從中央到縣一級黨的各級代表大會實行常任制等發展黨內民主的舉措。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的發展遇到了挫折,以至出現了“文化大革命”這樣的錯誤,給我們留下了沉痛的教訓。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黨深刻總結以往的經驗教訓,從健全民主集中制入手,進一步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
鄧小平同志明確指出:“我們各種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的改革,要堅定地、有步驟地繼續進行。這些改革的總方向,都是為了發揚和保證黨內民主,發揚和保證人民民主。”
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高度重視民主建設,提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通過發展黨內民主來推動人民民主,擴大基層民主。黨的十六大報告第一次提出了“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將發展黨內民主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強調:“黨內民主是增強黨的創新活力、鞏固黨的團結統一的重要保證。要以擴大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表明我們對於發展黨內民主、進一步帶動人民民主有了更為深入的認識。
在這一系列重要思想和方針指引下,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都不斷取得重要的實踐成果、理論成果、制度成果。從黨務公開到村務公開、廠務公開、政務公開、司法公開;從制定實施黨代會代表任期制、黨代會常任制試點到充分發揮各級人大、政協和人民代表、政協委員的作用;從制定實施黨內監督條例、保障黨員對領導幹部的監督權到擴大群眾監督渠道、保障群眾對黨和政府的監督權等等,都充分體現了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取得的重大進展和顯著成效。
回溯歷史,可以看到,我們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維護人民權利,爭取人民民主,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促進社會進步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程,是我們黨不斷發展黨內民主,引領、帶動人民民主建設的歷程,也是黨內民主與人民民主不斷互動、共同發展的歷程。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