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峽集團發佈首份社會責任報告 力求建設負責任的國際一流清潔能源集團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19日在北京發佈的首份社會責任報告稱,三峽工程是治理和開發長江的關鍵性骨幹工程,具有防洪、發電、航運、水資源利用等多種功能,其中除發電外,其他都屬於社會公益功能。水電開發涉及移民搬遷安置、生態環境保護等社會問題,關係到廣大移民群眾利益、庫區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發揮好三峽工程的公益功能,是三峽集團首要的社會責任。
這是中國三峽集團發佈的第一份社會責任報告,報告的時間範圍為2010年度,部分內容及數據適當追溯以前年份。報告包括《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編寫指南》《社會責任國際標準ISO26000》、全球報告倡議組織《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南》,通過詳盡的資訊收集、溝通與反饋、內部審核與完善,力求能夠反映利益相關方關心的實質性議題,增強社會責任資訊披露的全面性和透明度。報告全文78頁,包含專題、致辭、報告主體、展望、附錄等五大部分,其中,報告主體共6章24節。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曹廣晶介紹,在防洪效益方面,三峽工程汛期攔洪削峰,控制洪水下泄,為長江中下游防洪提供安全屏障。在發電效益方面,源源不斷的清潔電能為國民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並促進了西電東送、南北互供和全國大聯網格局的形成。2010年,三峽電站發電843.7億千瓦時,相當於節約標準煤2894萬噸,減排二氧化碳7066萬噸。在通航效益方面,三峽水庫蓄水使長江航運條件得到根本改善,萬噸級船隊可從上海直達重慶,長江黃金水道作用日益顯現。在抗旱供水方面,今春以來長江中下游地區遭遇罕見乾旱,鄱陽湖、洞庭湖、洪湖等水位創歷史新低,三峽工程累計為下游補水超過200億立方米,緩解了長江中下游旱情。
在社會責任報告的“發揮三峽工程綜合效益”部分,全面介紹了三峽工程的防洪、抗旱、供水(生產、生活、生態)、航運、漁業、旅遊等綜合功能,而電力生產貫穿于這些任務之中,充分展示了三峽工程巨大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在“共創移民新生活”部分,139.76萬三峽移民離開居住的故土,重建家園,開始邁向美好新生活,截至2010年底,三峽集團累計撥付移民安置補償資金近840億元,提取移民後期扶持資金約31億元。在“共建生態新文明”部分,三峽集團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有序開發水電,堅持開發與保護並舉,加強水土保持,做好生態保護和修復,注重節約能源資源,採取環境友好的運作方式,儘量減少對生態系統與環境的不利影響。在“共用發展新成果”部分,從助力夥伴成長、滿足客戶需求、推動行業進步、奉獻社會公益等方面披露了三峽集團在與合作夥伴的溝通協作過程中所作的貢獻。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是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國有獨資公司,是中央確定的53家國有重要骨幹企業之一,由國務院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三峽集團公司總經理陳飛表示,三峽集團將堅持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經濟效益服從社會效益,充分發揮其防洪、航運、水資源利用等公益功能。今後,三峽集團將按年度定期發佈社會責任報告,努力建設負責任的國際一流清潔能源集團。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