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調選出治堵三大方法:做好城市規劃、完善公共交通、鼓勵綠色出行
7月,北京市有614441人參加小客車指標搖號,中簽率為35:1,而在今年1月,中簽率為10.6:1。不久前,貴陽市也出臺規定,成為繼北京之後全國第二個“搖號購車”的城市。但有不少人認為,搖號和限購是“懶人的辦法”,解決不了所有問題。政府應該發動公眾智慧,尋找治理城市擁堵的更好辦法。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搜狐新聞中心,對4622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0.6%的人關注北京、貴陽的搖號購車政策。63.2%的人明確反對“搖號購車”。受訪者中,“有車族”佔53.7%,“無車族”佔46.3%;65.2%的人居住在大城市,18.0%的人居住在中等城市,小城市居民佔14.3%。
“限購”是不是治堵良方
“搖號購車”自實施以來一直頗受爭議。有專家曾建議,北京應改變一刀切式的搖號政策,在保證公平的同時兼顧有購車需求人群利益。
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教師舒揚認為,我國經濟正處在高速城市化、工業化時期,城市道路規劃發展的速度還不大可能趕上車輛增長的速度。政府出臺搖號政策的出發點是好的,是為了限制道路上行駛的車輛,減少道路擁堵,降低能源消耗。但搖號的結果是隨機的,有些消費者為了避免自己將來買不上車,即使近期沒有購車計劃,仍報名參與搖號。這樣一來,真正想買車的人可能搖不上號,不是非常急迫的消費者反而因搖到號而提前消費或直接“棄號”,導致市場資源的配置錯位和浪費。
“搖號是將複雜問題簡單劃一。”上海市某外企職員薛鳳齊說,從搖號看病到搖號上學,從搖號買房到搖號購車,搖號的方式頻繁地出現在各個領域,好像一遇到資源短缺問題,就用看似公平的搖號解決,“但是搖號過程中存在的暗箱操作、權錢交易又有誰來監督?”
調查中,73.6%的人認為,“搖號購車”會剝奪後來人的購車權,有損社會公平;66.5%的人覺得“購車指標奇貨可居,容易滋生腐敗”;49.3%的人認為“搖號跟公交優先的治堵策略無關”。
另外,“限購”到底是不是治堵良方,在不少人看來也值得商榷。6月中下旬,北京市交通委在其官網上發起的一項調查顯示,52.8%的人認為北京市半年治堵“沒有緩解”擁堵狀況。“搖號購車”也被認為對緩堵效果有限。
本次調查也發現,59.4%的人認為“搖號購車”沒有什麼正面影響,僅16.4%的人認為“搖號購車”能有效解決擁堵問題。
薛鳳齊認為,無論“搖號”還是“限購”,都是“懶人的辦法”,可以用最少的時間、最少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取得一定效果,然而最終治標不治本。
全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副秘書長崔東樹指出,解決道路擁堵的根本方法,是合理規劃城市道路,但這樣做的成本比較高。如今,大城市的發展速度較快,而隨著土地財政受阻,地方財政用於改善道路交通的資金進一步減少。在改善交通環境缺乏可持續財政的支援下,“限購”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也是一些發展較快的大城市的“必然選擇”。
調查中,有39.7%的人認為“限購”會抵制購車需求,損害汽車產業的發展。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