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國務院:改善牧區群眾生活 解決最緊迫民生問題

2011年08月09日 13:24:1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國務院辦公廳今日發佈《國務院關於促進牧區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要求,把提高廣大牧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準擺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現實、最直接、最緊迫的民生問題,大力改善牧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國務院關於促進牧區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全文)

  國發〔2011〕1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牧區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牧區工作,在不同歷史時期都對牧區工作作出重要決策和部署,並不斷加大支援力度。在各族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牧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但是,由於自然、地理、歷史等原因,牧區發展仍然面臨不少特殊的困難和問題,欠發達地區的狀況仍然沒有根本改變,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為促進牧區又好又快發展,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重要意義與基本方針

  (一)充分認識促進牧區發展的重要意義。目前,我國牧區主要包括13個省(區)的268個牧區半牧區縣(旗、市),牧區面積佔全國國土面積的40%以上。草原是我國面積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牧區是主要江河的發源地和水源涵養區,生態地位十分重要。草原畜牧業是牧區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是牧民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全國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牧區礦藏、水能、風能、太陽能等資源富集,旅遊資源豐富,是我國戰略資源的重要接續地。牧區多分佈在邊疆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承擔著維護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的重要任務。促進牧區又好又快發展,是加強草原生態保護與建設,構建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迫切需要;是轉變草原畜牧業發展方式,增加牧民收入的現實選擇;是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目標的必然要求;是讓各族群眾共用改革發展成果,促進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的戰略舉措。

  (二)加快牧區又好又快發展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改革開放特別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牧區生態建設大規模展開,草原畜牧業發展方式逐步轉變,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牧民生活水準顯著提高,城鄉面貌發生可喜變化,牧區發展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草原生態總體惡化趨勢尚未根本遏制,草原畜牧業粗放型增長方式難以為繼,牧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欠賬較多,牧民生活水準的提高普遍滯後於農區,牧區仍然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難點。必須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支援牧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三)進一步明確牧區發展的基本方針。草原既是牧業發展重要的生產資料,又承載著重要的生態功能。長期以來,受農畜產品絕對短缺時期優先發展生產的影響,強調草原的生產功能,忽視草原的生態功能,由此造成草原長期超載過牧和人畜草關係持續失衡,這是導致草原生態難以走出惡性迴圈的根本原因。必須認識到,只有實現草原生態良性迴圈,才能為草原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也才能滿足建設生態文明的迫切需要。隨著我國綜合國力日益增強,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升,已經有條件更好地處理草原生態、牧業生產和牧民生活的關係。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牧區發展必須樹立生產生態有機結合、生態優先的基本方針,走出一條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新路子。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