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文化發展的“中國道路”——七論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
在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器物可以照搬、技術可以模倣、管理可以參照;而文化這一熔鑄於民族靈魂的精神血脈具有極強的自主性,它深深鐫刻著一個民族的鮮明特徵,代表了一個國家的未來方向。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第一次從文化綱領、文化目標、文化政策上闡述文化強國的“中國道路”,這是我國文化發展歷程中劃時代的歷史貢獻。這條道路的豐富內涵,體現在全會確立的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和重大方針中,體現在全會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任務和政策舉措中。這是我們黨在深入總結改革開放特別是十六大以來文化建設實踐探索、深刻把握文化發展特點規律的基礎上,所做出的重大理論創新,充分體現了文化上的高度自覺和政治上的遠見卓識。
走什麼路、朝什麼目標邁進,這是文化發展的根本性問題。從基本國情看,深厚的文化傳統和現實的政治基礎,決定了我國文化建設必須走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不能照搬西方發展模式。從實踐探索看,這條道路凝結著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傳統,吸收了人類文明成果,適應了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戰略需要,符合具體國情、順應時代要求、體現發展方向、反映黨的宗旨,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和實踐特色。從理論層面看,無論是文化的發展性質、發展目的,還是文化的發展動力、發展思路,以及文化的發展格局、發展保障,全會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拓寬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最鮮明的特徵,也是事關文化改革發展全局的根本問題,在思想多樣、價值多元、思潮多變的今天,更顯重要性和緊迫感。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必鬚髮揮人民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堅持文化發展為了人民、文化發展依靠人民、文化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為了誰、依靠誰決定著社會主義文化的性質和方向,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也是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理念的重要體現。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必須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大力弘揚中華文化,學習借鑒一切有利於我國文化改革發展的外來文化優秀成果,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必須堅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一手抓文化產業,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四個必須”,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科學內涵和基本要求。
文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提出一系列指導文化建設的理論觀點和方針政策,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對文化發展規律的認識,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六中全會深刻總結和論述了這條道路的方向、目標、思路,不僅標誌著我國文化改革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更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入了新的境界。
理論上的每一次創新,都會帶來實踐的飛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充分認識這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實現中華文化繁榮興盛的唯一正確道路,我們就一定能讓一切智慧都匯集到文化改革發展的沸騰實踐中來,一切力量都凝聚到建設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上來,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中,不斷開拓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局面。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