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計劃生育使中國人口縮減4億 大規模流動加劇分佈不均

2011年12月26日 08:32:14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全國各地積極探索、實踐出真知

  實踐出真知,各地在踐行人口均衡理論、構建人口均衡型社會的過程中進行了許多可貴的探索。

  各地建設人口均衡型社會的工作思路主要有:

  一是穩定適度“均衡”的低生育率。浙江省擬將長期處於1.5以下的總和生育率有計劃、有步驟地穩步提升到1.8這一“均衡”生育率水準上來。湖南省提出突出規劃引領,促進人口總量與自然承載力相協調。珠海市建立“四級聯創”的創新計劃生育工作機制,優化對人口遷移的政策調節。

  二是平衡人口素質與經濟發展品質。浙江省推行優生“兩免”政策,開展對出生缺陷的干預工程,努力提高出生人口先天素質,同時推動城鄉、區域的教育均衡發展,解決流動人口、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

  三是採取積極措施對人口分佈和流動進行合理引導。湖南省推動全省三大區域板塊協調均衡發展。

  四是創新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機制。珠海市利用人口基礎資訊數據庫,開展人口動態服務管理機制,推進“實有人口、實有房屋”兩個管理全覆蓋和“以證服務到人、以屋服務到人、以業服務到人”的實有人口動態服務管理格局。

  應正視社會轉型期家庭“失能”問題

  當前,家庭及其功能在社會轉型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社會轉型期存在大量家庭功能“失能”的問題。

  我國家庭發展面臨的新問題主要表現在:傳統家庭婚姻模式蛻變弱化家庭內部互助能力;人口流動遷移抑制家庭養老、撫幼功能;兒童福利投入不適應國家可持續發展要求;市場化改革衝擊家庭發展制度性資源。

  因此,建設人口均衡型社會必須促進家庭幸福。要建立人口健康發展的公共服務模式:即以人為本、健康促進、公共服務、統籌發展。樹立六大理念:民需我為和我為民樂;健康促進和優孕優育;專業指導和個性服務;國際和國內結合;福利供給和市場選擇相結合;整合資源和優化發展相結合。

  同時還應促進家庭發展能力的提高。家庭發展能力是指滿足家庭成員基本需要的家庭結構和功能狀況,為此,專家建議,將“計劃生育”轉型並拓展為“家庭發展”,使千千萬萬個家庭通過適合自己的家庭計劃實現幸福、富裕、和諧和發展的目標。(中國人口學會供稿)

  名詞解釋

  什麼是人口均衡?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們需求不斷升級的今天,人口發展的目標已經不是僅局限于追求人口規模適度方面,而是有了更為全面、更為豐富的內容。

  在層次上,它要求不但人口自身各個要素之間要相互協調,而且人口與外部各個因素之間也要相互匹配;在內容上,它要求不但要實現人口數量上的理想狀態,而且要實現人口品質、人口結構、人口分佈等多方面的理想狀態。所以需要用一個新的概念來概括和反映這種多層次、多角度的人口發展目標。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人口均衡”的概念被提出來,成為描述新時期人口發展目標的最佳選擇。

  均衡的本意就是平衡,指一個系統的各個方面或一個事物對立的各方面在數量或品質上的相等、相抵或相適。應用在人口發展方面,它至少包括下面兩層含義:

  一、人口作為一個整體,應該與外部各方面因素的力量相平衡。它是指人口發展既不能落後於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等因素的發展,也不能超出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等因素所能承受的範圍。

  二、在人口內部,各個要素之間的力量作用要平衡。人口內部各要素是相互作用的,而且各要素都有自身的理想狀態。例如,人口規模的理想狀態是適度,人口素質的理想狀態是不斷提高,人口結構的理想狀態是各部分比例恰當等。所以人口各要素內部力量的平衡是指各個要素在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都應向其理想狀態發展,不會由於其中某一個或多個要素的發展,而使其他一個或多個要素背離它們的理想狀態而發展。(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 翟振武)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責任編輯:芮益芳]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