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調查稱超八成受訪者認為公務接待問題嚴重

時間:2012-03-28 08:53  來源:瀟湘晨報

  日前,一項針對全國31個省(區、市)10844人進行的調查顯示:85.5%的人認為當前公務接待問題依然嚴重。甚至有專家提出,一些地方的部分領導70%的時間都花在酒桌上,體力和精力都出現嚴重問題。

  究竟是誰在“縱容”公款吃喝?如何才能堵住這種“嘴上腐敗”?本報記者採訪了多名官員,他們表示,遇到這種公務接待,有時自己也“感覺無奈”,要剎住這股風氣,就應控制“三公”經費,讓這些費用更公開、更透明。綜合新華社、中國青年報 報道

  現狀

  八成受訪者認為公務接待問題嚴重

  日前,中國青年報聯合數家媒體對全國31個省(區、市)10844人進行的調查顯示,63.8%的人在持續關注公務接待改革的相關情況。受訪者中,70後佔25.8%,80後佔52.3%。16.3%的人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有85.5%的人認為當前公務接待問題依然嚴重。

  公務接待問題為何難以治愈?調查中,位居前三位的原因分別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71.7%)、“各種規定執行力度不夠”(59.0%)、“懲治力度不夠”(52.0%)。

  此次調查顯示,87.4%的受訪者表示我國需儘快出臺公務接待標準。對於公務接待標準的特徵,受訪者首選“公開性”(66.3%);對於公務接待標準該由誰參與制定的問題,77%的受訪者選擇“普通公眾”。

  原因

  “公款吃喝已成行政文化一部分”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關於“三公經費”的問題曾成為代表委員討論的熱點。

  “我國公款吃喝監管措施雖多,卻難以落實,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暗箱操作,缺乏透明度。”政協委員馮培恩認為,缺乏規範和監督管理,形成“上級不好監督、同級不願監督、下級不敢監督”的監督“死角”。

  “財務報銷制度的不完善,也在縱容著公款吃喝。”代表委員指出,公款吃喝可以在所謂會議費、出國費、培訓費、調研費、科研費等合法的項目下報銷。而公款吃喝的費用之所以能夠順利通過財務部門、審計部門等的審核與監督,是發票在“漂白”龐大的黑色賬目。

  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副院長王敬波認為,公務接待問題之所以已成頑疾,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公款吃喝在當前已經成為我國行政文化中的一部分,面對這種根深蒂固的行政文化,想靠幾個文件就把它清除掉幾乎不可能。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毛壽龍認為,公務接待問題之所以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關鍵是因為公開程度一直不夠。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如果公務接待一直不向公眾公開,公務接待背後濫用的公權力就得不到有效制約,公務接待問題也將長久存在下去。

  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廉政研究所副所長杜治洲副教授指出,公務接待問題一直治理不好,原因在於公務接待消費沒被納入公共財政預決算框架。很多公務接待費用都是由預算外經費提供,很難監督。

  “嚴刑重典”堵住“嘴上腐敗”

  對策

  “嚴刑重典”堵住“嘴上腐敗”

  政府早在很多年前就開始對公務接待問題進行“剎車”。1998年,財政部印發了《行政事業單位業務招待費列支管理規定》,對業務招待費的範圍、標準、管理等方面作出了比較詳細的規定。2006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再次明確了公務接待的標準與紀律。

  可是在此次中國青年報的調查中,對於這些治理公務接待問題文件的效果,僅22.2%的受訪者覺得“比較好”,20.0%的受訪者表示“不好”。

  在今年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紛紛呼籲真正建立起遏制公款大吃大喝歪風的長效機制,用“嚴刑重典”堵住嘴上腐敗。

  朱永新代表表示:“應該把公款吃飯的支出列入單獨預算,實行單獨公示、單獨考核。”他建議財政部制定、公開和實行嚴格規範的公務招待財務報銷制度,規定允許公款招待的範圍和條件、規格和額度、審批和報銷程式等。

  葉青代表建議,用“企業報銷制”推進公務用餐和公務住宿改革,取消領導幹部直接報銷權。

  “公款吃喝者侵佔和浪費了社會財產,應當對此通過立法定罪”,趙林中代表建議修改刑法設立“揮霍浪費罪”。同時他表示,定罪不是目的,主要是為了通過立法來遏制揮霍浪費。

  馮培恩委員也建議制定反浪費法,使懲治公共資源浪費有法可依,進而使公共資源浪費無立足之地。

  專家說

  “部分官員七成時間花在酒桌上”

  北京師範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政府管理研究所所長朱光明指出,當前公務接待問題越來越嚴重,在許多地方,領導幹部幾天沒有飯局就“饞酒”,工作沒有精神。還有的地方,一些領導70%的時間都花在酒桌上,體力和精力都出現嚴重問題。“公務接待現在既是滋生腐敗的溫床,又是挑起官民矛盾的重要因素,必須趕快‘剎車’!”

  普通公務員說

  海參、茅臺在接待中很常見

  由於工作關係,北京市某單位公務員劉丹(化名)經常陪單位領導出席各種活動。他告訴記者,在一般的接待中,海參、茅臺都很常見,看著讓人心疼。現在的公務接待早已不是只對上級,同級別的不同部門之間也經常進行特殊形式的“學習交流”——真正開會、參觀的時間也就一兩個小時,其他時間都挪到了酒桌上進行。“媒體整天都在聲討公務接待問題,國家也三令五申要求限制公務接待消費,可是現實中,好像該怎麼樣還怎麼樣。”

  官員說

  雖然“酒精考驗”,但也“感覺無奈”

  長沙一位在機關工作多年的處級幹部說,確實感覺自己日常工作中,有很大一部分時間花在了飯桌、酒桌上,“一個星期有三次左右,一般都是接待外地領導”。至於每頓飯的花銷,他表示,每頓之間的差距不小,但都不會太低。

  雖然已是“酒精考驗”,但每次遇到這樣的接待,這位幹部稱,還是“感覺無奈”。“但這是工作,沒有辦法。”同時,他也認為,現在大家都這樣,公務接待在中國已經成為一種風氣。如果要剎住公務接待這股風氣,首先應該要控制“三公”經費,讓這些費用更公開、更透明。

  另一位在機關係統工作多年的同級別幹部認為,“七成時間花在酒桌上”的說法失之偏頗,“每個人所在的機關單位不一樣,公務接待佔用的時間也相應不同。”他表示,不否認有相當一部分官員確實花費了不少時間在公務接待上,自己平均一週約三次。

  對此,他也頗感無奈。在他看來,吃飯本來是很簡單的事情,不用花費這麼多時間,而且喝酒還會傷身。對於這些推不掉的應酬,這位幹部認為,這與中國的酒桌文化有關係,酒桌上感覺溝通更容易,也更到位。

  這位官員認為,財政體制不透明、不公開和監督機制的缺失,是導致公務接待屢禁不止的主要原因。他認為,現在每年到人大審議的項目不夠細化,人大代表根本看不懂。另外,問責機制形同虛設,進一步使一道道禁令成了一紙空文。“目前,全國範圍內因為吃喝問責的很少,幾乎沒有。”他覺得,要令行禁止,必須問責到位,要動真格。

  記者還採訪了另一位機關幹部,他表示,自己一個月平均也就一兩次公務接待,通常是外省市或者是基層、高層有客人來,而且還要對口,才有可能接待吃飯。對於這些飯局,這位官員表示,雖然自己不願意去,但也沒有辦法。他說,有時候去下面走一走,可能自己根本不想喝白酒,但是別人為了客氣,還硬要上高檔白酒。所以,經常是喝著高檔白酒,自己還特別痛苦。記者楊傑妮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分享到:
編輯:芮益芳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