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10日在中南海會見了第七屆中華慈善獎獲獎者代表。他指出,慈善事業是獻愛心、暖人心、惠民生的崇高事業。要順應人民群眾的新期待和時代進步的新要求,不斷探索創新,採取更有力的措施,推動慈善事業實現更大發展。
這次表彰的對象有來自國內和海外的愛心企業、愛心人士、慈善楷模和優秀慈善項目等。李克強與獲獎者代表親切握手,對他們的慈善行為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長期以來,一大批企業和愛心人士弘揚慈心善舉,特別是在發生災難時慷慨解囊,更多的普通大眾和志願者在基層一線默默奉獻,把愛心撒播到社會的各個角落。你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大愛無疆的道理,對樹立優良社會風氣起到了推動作用。
李克強指出,慈善事業是社會保障體系的有益補充,是社會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也是社會文明水準的標誌。慈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稱之為“第三次分配”,是在自願的基礎上社會資源再分配的一種有效形式。通過先富幫後富、八方助一方,幫助困難群眾保障基本需求和改善生活,推動邁向共同富裕,使人民群眾共用發展成果。
李克強說,要大力弘揚慈善精神。慈善精神與中華民族扶危濟困、樂善好施的優良傳統一脈相承,與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理念相連相通。要懷仁慈之心,行善義之舉,倡導現代慈善理念和新型財富觀,發揚人道主義精神,使慈善成為社會大眾的一種精神追求和行為方式。
李克強指出,慈善作為一種社會責任,貴在見諸行動。他勉勵獲獎者要再接再厲,繼續帶頭踴躍投身慈善事業。通過自身行為,引導更多的人、更多的社會資源參與慈善活動,匯入獻愛心的洪流之中,以自己的點滴行動,昭示和弘揚“人人皆可慈善”的理念。
李克強強調,要健康發展慈善事業。各級政府要著力營造良好環境,落實並完善慈善捐贈的稅收優惠等政策,加強對慈善行為的精神褒獎,積極培育慈善組織。社會公信力是慈善事業的生命線。要加強全社會監督,完善管理制度,強化行業自律,推動慈善運作更加公開透明,使每一筆捐助都體現捐獻者意願,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幫助最需要的人。把慈善活動打造成陽光工程,以良好的形象取信公眾、取信社會,推動我國的慈善事業不斷發展壯大,在促進社會和諧進步中發揮應有作用。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華建敏、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梅穎參加會見。
中華慈善獎由民政部組織評選和表彰,是我國政府在慈善領域的最高獎,自2005年設立以來已舉辦七屆。第七屆中華慈善獎共設立“最具愛心捐贈個人”、“最具愛心捐贈企業”、“最具愛心慈善楷模”、“最具影響力慈善項目”四個獎項,包括部分海外企業和志願者,具有廣泛的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