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是我們黨總結歷史經驗得出的重要結論,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長遠發展的內在要求。2003年以來,中宣部根據中央要求和部署,以回答幹部群眾關心的理論和實際問題為重點,積極探索理論宣傳普及的有效形式,連續十年組織編寫出版通俗理論讀物,不斷拓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大眾化的廣度和深度。從《幹部群眾關心的25個理論問題》到《理論熱點18題》,從《六個“為什麼”》到《劃清“四個重大界限”》,從《七個怎麼看》到《從怎麼看到怎麼辦》,對群眾關切的把握越來越及時,對熱點難點的解答越來越深入,文風、語言也更為樸實、更為鮮活,逐步形成了“理論熱點面對面”這個品牌。2012年推出的《辯證看 務實辦》,更是以準確的選題、透徹的說理、清新的文風,進一步展示了通俗理論讀物的魅力,剛一面世就受到了廣大讀者的好評。可以說,編寫出版通俗理論讀物,已成為推動理論工作創新的有效載體,成為理論走向大眾的溝通橋梁,成為展示理論自覺自信的重要途徑,在鞏固主流思想輿論、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前,全黨全國人民正滿懷信心地迎接黨的十八大。在改革發展任務繁重、社會熱點難點不少的情況下,編寫出版通俗理論讀物,加強社會熱點難點引導,對於進一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宣傳普及,深化科學發展觀的學習實踐,對於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為黨的十八大召開營造良好思想理論氛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推進理論大眾化是新形勢下加強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一項長期任務,也是做好迎接黨的十八大宣傳工作的一項重要舉措。只有紮實深入推進大眾化,才能使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更好地為群眾所掌握、所實踐,更好地轉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大眾明白才是真。總結近些年理論宣傳普及的工作實踐,總結《辯證看 務實辦》等通俗理論讀物編寫出版的成功經驗,給我們的深刻啟迪是,推進理論大眾化,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緊緊圍繞人民大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把講怎麼看與講怎麼辦結合起來,把認識問題與解決問題結合起來,把學習理論與運用理論結合起來,全面辯證地看、科學務實地辦,著力用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不斷增強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進一步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推進理論大眾化,就要站穩大眾立場,牢固樹立心繫人民、服務人民的情懷。為人民大眾謀利益,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立場和鮮明特徵。理論大眾化的過程,本質上是堅守大眾立場、滿足大眾需求的過程。只有站穩大眾立場,著眼群眾期待解疑釋惑、闡明道理,才能找到觀察事物、分析問題的基點,才能更好地贏得群眾理解和認同。《辯證看 務實辦》等通俗理論讀物,之所以引發廣泛共鳴、受到群眾普遍歡迎,就在於它以群眾的視角觀察社會現實,以真摯的感情關照百姓生活,以鮮明的態度維護群眾利益,做到了與人民群眾面對面、心貼心。推進理論大眾化,首先要解決好為誰立論、為誰著說、為誰代言這一根本原則問題。要牢固樹立群眾觀點,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服務人民大眾作為價值歸依,始終擺正同群眾的關係,堅持面向群眾、心繫大眾,想群眾之所想、解群眾之所需。有了對群眾的深厚感情,才能有服務群眾的自覺自願。要堅持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真心實意為群眾著想,把真情實感滲透到理論和政策的宣傳闡釋之中,做到情理交融,收到“理到情也到”的效果。要弘揚“走轉改”精神,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認真傾聽群眾呼聲,了解群眾安危冷暖,真實反映群眾的實際困難和合理訴求,把為人民群眾鼓與呼貫穿到理論大眾化的全過程。
推進理論大眾化,就要直面大眾關切,著力回答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大眾關切、百姓問題,體現著時代要求、反映著社會意願。只有積極面對、主動回應,找準理論闡釋與群眾關切的契合點,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對症下藥,才能展示理論的徹底性。一部優秀的通俗理論讀物,總是與大眾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總是與人們的思想脈搏同頻共振。正如讀者所說,《辯證看 務實辦》所涉及的問題,“都是群眾的關切,都問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推進理論大眾化,就應當把人民群眾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群眾反映什麼就回應什麼,群眾困惑什麼就回答什麼。要深切感知普通百姓的現實生活,感知人民大眾的內心世界,在與基層群眾的深入交流中,把準社會“脈象”,真正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惑。社會變化紛繁複雜,新情況不斷涌現,必須通過科學的歸納分析和提煉概括,找到具有代表性、普遍性、全局性的新問題,找到映照社會現實、關乎民心民意的真問題。找準問題固然不容易,更重要的是破解問題。要敢於面對、迎難而上,以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深入剖析矛盾問題,及時有力給予回應,努力作出有針對性、有說服力的回答,不斷彰顯科學理論的價值和力量。
推進理論大眾化,就要體現大眾風格,多運用人民群眾易於接受的方式。生動鮮活的語言、喜聞樂見的形式,是增強理論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保證,是推進理論大眾化的內在要求。實踐證明,說空話、講套話,只會讓理論遠離群眾。近年來推出的《從怎麼看到怎麼辦》、《辯證看 務實辦》等通俗理論讀物和系列電視專題片,語言清新、形式活潑,在貼近大眾、服務大眾方面作了很好的嘗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要把運用群眾語言作為理論大眾化的重要突破口,多講短話、新話,多講家常話、大眾話,多用群眾身邊的鮮活事例,把講道理與講故事結合起來,讓群眾感到黨的理論可親可近、可學可用。要善於運用群眾易於接受的方式和載體,充分發揮各類大眾媒體特別是網際網路、手機等新興媒體的作用,通過電視專題、網路訪談等多種形式,面對面宣講、心貼心交流,把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的宣傳闡釋,融入人們接受資訊和學習知識過程之中,融入各種文化活動和文化產品之中,使科學理論具象化、形象化,更好地走進群眾生活。當今時代是“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人們的主體意識、參與意識不斷提高。要積極開闢群眾便於參與、樂於參與的渠道和平臺,把話筒、鏡頭、版面更多地留給群眾,努力實現人民群眾的自我教育、自我引導、自我提高。
推進理論大眾化,就要增強大眾共識,凝聚起推進改革建設、共創美好生活的強大力量。我們的事業是人民大眾的事業,推進理論大眾化,最根本的目的就在於增強人們戰勝各種困難、創造幸福生活的信心和共識,最大限度地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進改革建設上來。許多讀者反映,《辯證看 務實辦》等通俗理論讀物,講解的是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傳遞的是自信自強的時代氣息,體現的是攻堅克難的奮鬥精神,讀後令人振奮、給人力量。推進理論大眾化,必須把握好這個鮮明導向,堅持以積極的和建設性的態度對待問題,不斷增強人們解決問題的信心、勇氣和力量。要用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感召人,深入解讀黨和政府解決問題的思路辦法和政策舉措,闡明對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具體安排和長遠考慮,闡明黨的理論與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引導人們增強在黨的領導下開創美好未來的信念和信心。要用改革發展的成就激勵人,充分反映推動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的積極進展,生動展示解決熱點難點問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顯著成效,引導人們奮發有為、滿腔熱情地投身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來。要注意從歷史與現實結合上,從國際與國內聯繫中,深刻揭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深刻揭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科學指南,深刻揭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引導人們進一步增強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加強理論宣傳普及,不僅要向群眾講清楚是什麼、為什麼、做什麼,而且還應當給群眾以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全面辯證地回答好“怎麼看”,科學務實地回答好“怎麼辦”,幫助人們以全局視野認識成績與問題,區分主流與支流,認清解決問題的方向和路徑。即使對於一些條件還不成熟、暫時難以解決的問題,也要誠懇地向群眾說明解決問題的長期性、複雜性、艱巨性,引導人們以理性的眼光來看待,以平和的心態來面對,從問題中看到機遇,從困難中看到希望,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匯聚起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的強大力量。
推進理論大眾化,需要各個部門的共同參與,需要各方力量的協同配合。近年來推出的優秀通俗理論讀物,都是聯合攻關、集思廣益的結果,凝聚了各有關部門與專家學者的智慧和心血。要認真總結成功經驗,把理論工作部門同實際工作部門的優勢結合起來,進一步提升理論大眾化的整體效應。理論工作者是推進理論大眾化的重要力量,要自覺把學術追求同服務群眾、理論研究同理論宣傳統一起來,帶頭撰寫通俗化理論文章和讀物,積極參加理論宣傳普及活動。實際工作部門是政策的制定者、執行者,也是政策的闡釋者、宣傳者,要把政策宣傳作為日常工作的重要內容,圍繞社會熱點主動設置議題、開展政策解讀,動員人民群眾一道推動政策的貫徹落實。當前,各地區各部門要把《辯證看 務實辦》作為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的重要內容,作為基層理論宣講的基本教材,作為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學習書目,加強宣傳推介、抓好學習運用,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各級黨委宣傳部門在組織“科學發展、成就輝煌”主題宣傳教育活動中,要結合《辯證看 務實辦》闡述的重要內容,大力展示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成就,切實加強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的引導,唱響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的時代主旋律。教育部門和各類高等院校要充分運用這一通俗理論讀物,更好地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組織好廣大師生的學習交流,不斷推動黨的理論創新成果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各級各類新聞媒體要圍繞《辯證看 務實辦》推出一批評論、文章和專題節目,有針對性地進行延伸解讀、深度解讀,傳播理論創新成果,壯大主流思想輿論,使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更加深入人心。
(本文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雲山2012年6月29日在通俗理論讀物編寫出版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時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