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2月19日電(徐曼曼)進入2016年以來,由於人民幣持續貶值、股市巨幅波動等現象的出現,國際和國內都出現了一些擔憂甚至唱衰中國經濟的聲音,有關中國經濟“硬著陸不可避免”、“中國是當前金融危機的根源”等聳人聽聞的論調此起彼伏。
近期,多部委頻繁喊話、表態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可見,中央的態度十分堅定。這背後矗立著多個堅強的支撐因素:居民收入增速超過GDP增速,調查失業率數據4.99%處於較低水準,陸續發佈的2016年首月的核心經濟數據也傳遞出企穩向好的氣息。與此同時,隨著“供給側結構改革”大幕拉開,各大部委的政策也接連落地,穩增長已強勁上路。
人民幣匯率接連兩日震蕩 三部委發聲力挺
開年上演的人民幣下跌引起了市場多方關注。2月16日,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下跌200個基點,回吐新年首個交易日的部分反彈。17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5237,較前一日的6.5130下調107個基點,這一調降創下1月7日以來最大幅度。
2月17日,商務部、發改委在兩場新聞發佈會上分別就人民幣貶值問題發聲,力挺人民幣匯率。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發佈會上明確提出,國內吸引外資依然是正增長,國際收支仍然穩健,經濟和國內市場基本面良好,不存在人民幣持續貶值的基礎,因此也就沒有所謂的資金加劇外逃現象。
無獨有偶,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直接表達出對人民幣的信心。他特別提醒,判斷人民幣未來會否持續貶值乃至中國經濟走勢時需要注意“四個沒有變”:一是中國作為外匯儲備第一大國的地位沒有變;二是中國每年較大規模的貿易順差沒有變;三是人民幣國際化穩步推進的態勢沒有變;四是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的新常態沒有變。總體來看,在經濟穩定發展的基本面之下,中國有能力繼續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
自去年的“8·11”匯改以來,面對做空勢力與資本外流的雙重影響,國內官方機構屢次發聲“力挺”人民幣匯率穩定。
就在本月13日,央行行長周小川也發聲“穩匯率”。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強調,中國有充足的外匯儲備保證國際收支有餘和人民幣穩定,人民幣不存在持續貶值的基礎。周小川還稱,不會讓投機力量主導市場情緒。
人民幣貶值壓力從去年底開始引發國內外關注,此前有報道稱不少企業、居民忙著去銀行換匯。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去年12月銀行代客售匯顯著增加,銀行代客售匯14320億元,比11月的9981億元增加了43%,增幅近一半。
針對換匯增加會否加劇人民幣貶值的問題,趙辰昕表示,中國是一個面向全世界開放的大國,每天有人換一些外匯,每天有外匯的正常流入流出,是很正常的。
趙辰昕還稱,在這種動態當中,我國國際收支保持良好的狀況,跨境資本流動也處於正常區間,人民幣匯率對一籃子貨幣保持了基本穩定,甚至還有所升值。
傳統行業“壯士斷腕”去產能 “失業潮”不會出現
隨著經濟下行壓力的增大,加之煤炭、鋼鐵行業去產能力度加大,而化解產能過剩將是2016年結構性改革的五大任務之首,外界有觀點認為,今年有可能會面臨“下崗潮”“失業潮”。
趙辰昕回應說,從目前我國經濟運作的狀態看,我國就業增長具有穩定的經濟基礎,加上創業帶動就業的能力將進一步增強,有關部門也將多措並舉做好化解過剩產能職工安置工作,不會出現新一輪“失業潮”。
“十二五”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速度有所放緩,但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約7.8%,仍處於國際較快的增速。五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累計達到6431萬人,比“十一五”時期多增了11.4%,年均新增1286萬人,比“十一五”時期增加132萬人,增長速度也是11.4%。
來自中國政府網的消息顯示,今年1月份,我國調查失業率統計範圍擴大至全國所有地級市,調查失業率仍保持在5%以下。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際勞動保障研究所所長莫榮說,經濟總量是40萬億時,10%的增速時,GDP增量是4萬億;50萬億時,8%的增速就能達到4萬億;如果經濟總量達到60萬億,即便增速再放緩,就業也能保持增長。
“前些年GDP增長一個點帶動城鎮新增就業是100萬多一點,而近幾年增長一個點帶動就業是150萬人左右。”人社部副部長信長星透露。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援農民工返鄉創業等方面的政策出臺後,創業帶動就業能力不斷增強。
2015年,我國全年新登記企業443.9萬家,增長21.6%,這意味著平均每天“誕生”的新登記企業約1.2萬家。今年創業帶動就業的能力還將進一步增強。 去年大學生自主創業比例比上一年提高了6.8%,初步統計有240多萬返鄉農民工在創業。
“對於2016年就業總體形勢,我們判斷還是有很多的有利因素,比如現在經濟發展基本面還是向好,改革創新持續推進,就業政策和服務體系在持續發力增效。”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說,“受益於這些有利因素,我們判斷2016年就業形勢還是會延續總體穩定的態勢。”
新年穩增長強勁上路 政策“含金量”十足
時間的腳步剛剛邁進2016年,中央部門的穩增長就開始“上路”,而且勢頭十分強勁。
穩投資,是穩增長的關鍵。據統計,截至2015年底,國家發改委推出的11大類重大工程包已累計完成投資50564億元,比當年11月底增加3465億元;已開工48個專項、326個項目,比當年11月底增加22個項目。而新年頭一個月,國家發改委又審批核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21個,總投資541億元。其中水利建設和能源項目佔比較高。從去年以來發改委的項目審批情況來看,除“鐵公基”外,海綿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等生態環保、清潔能源項目也成為重點。
為讓各方了解中國經濟並客觀解讀中國經濟,發改委可謂盡心竭力。2月3日,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專門出席國新辦舉辦的新聞發佈會,介紹2015年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他表示“中國擁有的物質基礎雄厚,市場需求巨大,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區域發展的空間廣闊,生產要素的品質在提高,宏觀調控的經驗和手段很多,這些都是中國經濟的內在支撐。”
春節假日剛剛結束,國家發改委又接連發佈新聞,聚焦中國發展新空間。“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區域發展的內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面臨重大歷史機遇,也存在諸多困難和挑戰,需要統籌謀劃、有效應對。”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
2月17日,發改委舉行春節後的第一場新聞發佈會,更是向外界釋放對中國經濟的定心丸:穩增長與改革並駕齊驅,護航中國經濟。
其他部委也頻頻祭出穩增長、促投資“組合拳”。2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等八部門印發《關於金融支援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若干意見》,從加強貨幣信貸政策支援、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等六個方面提出一系列支援工業轉型升級、降本增效的政策措施。
2月17日,財政部發佈財政資金注資政府投資基金支援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要求,合理運用政府投資基金聚焦支援重點產業,公共財政運用政府投資基金方式支援產業,限定於具有一定競爭性、存在市場失靈、外溢性明顯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
業內人士認為,投資增速回升是穩增長的主要動力,未來助推投資增長的政策力度有望加大。今年貨幣政策將繼續保持穩健,財政政策力度將加大,專項建設基金投放、地方債務置換與新增規模將顯著增加,PPP項目將加速推進,預計今年基建投資增速有望維持在15%以上。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