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科技改變中國 創新驅動未來

2016年05月30日 13:52:57  來源:揚州日報
字號:    

  水面支援系統操作人員在布放“蛟龍”號載人潛水器。

  核心提示

  “硬科技可以改變世界。”5月28日,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展示中心,來自北京、西安等地的科學家、企業家宣佈成立硬科技創新聯盟,吹響硬科技創新的號角。

  就在同一地點,兩年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把“課堂”搬到了這裡,習近平總書記向全黨全社會發出了“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好”的號召。

  根本出路在於創新關鍵要靠科技力量

  從新中國“一窮二白”到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科技創新進步撬動興國強國杠桿,托起民族希望。

  神舟飛天創造了“中國高度”,蛟龍潛海成就了“中國深度”,高鐵奔騰刷新了“中國速度”,大望遠鏡拓寬了“中國維度”……

  黨的十八大以來,創新驅動發展成為國家戰略,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中國積極投身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

  當今中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科技成為重要支撐。2015年的一組統計數字令人欣喜:全社會研發支出達14220億元;國際科技論文數量居世界第2位;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5.1%,國家創新能力世界排名提升至第18位。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說:“中國科技創新正在呈現兩個深刻變化:一是由‘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轉變;二是由‘點’的突破向‘面’的提升轉變。”

  2014年6月9日,人民大會堂。習近平總書記與共和國的科技脊梁——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的院士們相聚一堂。總書記強調——

  “我國科技發展的方向就是創新、創新、再創新。”

  科技興則民族興 科技強則國家強

  在追求幸福生活的道路上,科技進步是強大引領,創新發展是動力源泉。

  科技創新從未像今天這樣深刻地影響著中國社會。

  藥學家屠呦呦站上了諾貝爾獎的領獎臺,中國人原創的青蒿素拯救了千百萬人的生命;賴遠明團隊成功解決青藏鐵路修建中“無法攻克的世界性凍土難題”,創造了“天路”奇跡;裴端卿團隊發現細胞在結構上“返老還童”的關鍵機制……

  從實驗室到火熱的生活,從宏觀到微觀,一個個科學家及其團隊的努力和付出,讓一個個科學新發現逐步變成應用;一台台儀器或關鍵部件研製成功、一個個生產技術細節得以改進躍升,為現實生產生活帶來一點一滴的變化。

  科技,改變人生命運軌跡;創新,讓機遇在創業中勃發。

  華為、聯想、中興等一大批企業步入全球高技術行業領先者行列。2015年,我國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1%。

  新思路,孕育新變化;新動能,釋放經濟發展巨大潛力。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 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奮起直追、迎頭趕上、力爭超越,以科技創新為第一動力的全面創新,將為中國插上圓夢的翅膀。放眼世界,一場新的科技革命乃至產業革命,正在席捲全球,科技革命改變國家力量對比。

  去年8月底,中國最高立法機關完成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的“大修”,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路。

  國家出臺政策,對在研究開發和科技成果轉化中作出主要貢獻的人員,要從科技成果轉化獎勵總額中拿出不低於50%的比例給予獎勵,且上不封頂。

  優化科研經費配置、完善科技計劃管理、改進院士制度、下放科技成果處置權……制度藩籬的漸次拆除,進一步調動起科技人員的積極性。

  中國社科院發佈的《2015中國創業心態調查報告》顯示,被調查者中有興趣創業的人達到54.5%,35.5%的人未來3年有創業可能。

  創新創造和市場規則相融合,正集聚起“創時代”的澎湃動力。 據新華社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