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融媒體時代“主旋律”怎麼才能真正“流行”?

2016年06月28日 14:57:46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北京6月27日專電(記者陳子夏)“在媒體轉型時期,唯有講求創新與融合,讓‘硬’報道‘軟’下來,‘主旋律’才能潤物細無聲。”27日,在“品鑒微電影《紅色氣質》——融媒體時代正面報道的創新”研討會上,360影視首席運營官謝鎮鴻闡述了這一觀點。

  此次研討會在新華社舉行,來自中央電視臺、北京電影學院、清華大學、人民網、360、優酷、壹讀傳媒、今日頭條等單位的數十位業界專家及傳媒界人士,以近日在各媒體平臺持續熱傳熱播的全媒體可視化創新產品《紅色氣質》微電影為例,與主創人員一起,圍繞融媒體時代正面報道如何創新進行了研究討論。

  《紅色氣質》微電影是新華社為獻禮中國共產黨成立95週年精心打造的可視化全媒體產品,用9分5秒時長高度濃縮了中國共產黨95年的光輝歷程。影片通過中國照片檔案館獨家歷史照片與現代技術結合,展現中國共產黨人個人、家庭和國家民族的命運聯繫,彰顯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主題。

  “個人敘事與史詩敘事融合,通過個體表現群體,以小見大;照片現實與特效奇觀融合,用現代技術讓資料照片‘活’起來,還原歷史場景;時代精神與傳播規律融合,讓宏大題材通過新的傳播手段浸潤到人們的心靈深處。”人民網視頻部副主任遊海濱認為,《紅色氣質》體現的三個“融合”,正是融媒體時代下正面報道不可或缺的。

  中國歌劇舞劇院男中音歌唱家餘音是焦裕祿的外孫,也是多部焦裕祿題材影音作品的表演和演唱者。“作為國家通訊社,新華社以大量的史實新聞圖片記錄了歷史和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是真實的、可信的。這樣的真實,讓那些優秀共產黨人回歸到有血有肉的人。”餘音認為,無論報道作品還是文藝作品,一定要可信、平和,具有人文氣息與藝術氣息,才能傳播開、感動人、有共鳴。《紅色氣質》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

  “內容經典、製作精良、角度新穎、手法新潮、敘事清新、傳播創新,無論對於影視作品還是正面報道,要獲得廣泛社會關注,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今日頭條副主編張輔評認為,在媒體形勢急劇變化的當下,理念觀念的突破創新能令正面宣傳不落空泛,網際網路思維能幫助重大題材報道深入人心。

  《紅色氣質》于6月20日上午9時50分在各新媒體平臺終端相繼發佈,截至目前,已被數萬個網站、客戶端、微博微信賬號和電視臺轉載、播出,僅網路閱讀量已累計超過5000萬人次。因搜索量驟增,“紅色氣質”還被國內大型搜索引擎自動生成為一個新詞條,用這部作品的內容定義了一個具有時代氣息的新概念。

[責任編輯:李學磊]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