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百年的歷史中,中國走過艱辛而勇敢的道路,經歷著苦難和輝煌、曲折和勝利,幾乎無時無刻不在找各種“藥方”,試各種“方案”,直到有一天,這個古老的東方大國以嶄新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不斷找尋適合自己的“方案”
1921年前後的中國被這樣描述:在帝國主義掀起瓜分狂潮的炮聲中,這個民族被殖民者譏笑為“劣等民族”。一盤散沙,四分五裂,滿目瘡痍,“吾中國四萬萬人,無貴無賤,當今日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為奴隸,為牛馬,為犬羊,聽人驅使,聽人宰割,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變”。那個時候,我們苦苦尋覓救亡圖存的“方案”。
1949年前後的中國被這樣描述:一個西方世界眼中輕輕一推就會倒下的“泥足巨人”,一個擁有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貧窮落後的農業大國,輕工業只能是少數紡織業,重工業幾乎為零,80%的人是文盲,“除了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壺茶碗,連一輛汽車、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那個時候,我們苦苦尋找新中國建設的“方案”。
1978年前後的中國被這樣描述: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長期束縛,閉關自守的封閉半封閉狀態,有多少種商品,幾乎多少種票證,物質匱乏,幾乎所有人存在著一種普遍的焦慮,“能讓一個人口眾多的民族在極短時間內來個180度大轉彎,就如同讓航空母艦在硬幣上轉圈”。那個時候,我們在苦苦尋求改革發展的“方案”。
這是一個古老民族迫切找尋“方案”的歷史。悠久歷史的中華民族,從沒有哪一個百年,像這個百年般驚心動魄、脫胎換骨。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和有志青年同全國人民一起在救中國、發展中國的歷史洪流中,挺起脊梁、奮起抗爭,以百折不撓的精神,進行了一場場氣壯山河的鬥爭。
中國,獨立自主地走出了“中國道路”,交出了“中國答卷”,拿出了“中國方案”。
不斷豐富屬於自己的“方案”
2016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週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劉衛兵 攝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不是好,要看事實,要看中國人民的判斷,而不是看那些帶著有色眼鏡的人的主觀臆斷。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完全有信心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週年大會上這樣講到。
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這是源於我們的自信,是我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我們擁有5000多年連綿不斷的文明歷史,我們擁有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我們擁有新中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我們擁有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我們還擁有13億人中國人民聚合的磅薄之力,這就是我們的自信,這就是我們的底氣。
“中國的發展備受全球矚目和欽佩。但是,我們很想知道,中國人民究竟想建立一個什麼樣的國家,而他們又將在21世紀的國際事務中,扮演什麼角色?”英國女王的好奇,實為對“中國方案”的期待。而習近平總書記在眾多場合貢獻的中國智慧足以給她一個滿意的答案。
2015年12月16日,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在浙江省烏鎮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開幕式併發表主旨演講。新華社記者 李濤 攝
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提出了全球網際網路治理體系的“四項原則”和共同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的“五點主張”,“中國方案”引發強烈熱議,“提出了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網際網路大國對當前由西方國家主導的舊體系、秩序的變革訴求,還給出了符合大多數國家意願和利益的變革原則和主張”。
習近平主席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後提出共建“一帶一路”重大倡議,一個重構世界政治經濟版圖的戰略構想,打造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和共同發展繁榮的“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國際合作項目從容鋪展,“中國方案”引發高度關注,“契合了沿線國家的共同需求,為沿線國家優勢互補、開放發展開啟了新的機遇之窗”。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