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直面困難 應對挑戰——當前經濟形勢系列述評之二
新華社記者 劉錚
“十三五”開局之年的中國經濟,上半場“成績單”已經公佈。在為經濟穩中有進感到鼓舞的同時,更要直面複雜的國際經濟形勢和較大的下行壓力,積極應對轉型升級中遇到的種種挑戰,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為“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開好局。
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在上升,中國經濟面臨較為嚴峻的外部環境。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已經8年,世界經濟復蘇之路依然曲折,國際貿易持續萎縮。上半年,凈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率是負10.4%。隨著英國脫歐的推進,以及地緣政治風險繼續發酵,未來世界經濟金融仍有可能出現新的波折。中國經濟的外需將持續承壓,而且還要防範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對中國的衝擊。
國內經濟轉型在取得積極進展的同時,也在承受陣痛遭遇挑戰,經濟運作中的矛盾和問題凸顯。一方面是經濟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市場預期不穩,民間投資的投資意願不足,上半年民間投資增速降至2.8%;另一方面是去產能、去杠桿等結構調整進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對企業經營、就業、財政收入、銀行資產品質等產生影響。特別是重化工行業企業,以及經濟結構偏“重”的地方,面臨較大困難。
中國經濟的發展,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轉型升級之路,也不會是一場輕鬆愉悅的旅程。遇到困難和挑戰很正常,關鍵是必須增強定力、堅定信心,必須改革創新、重點突破。
面對困難和挑戰,要堅定信心,穩住宏觀經濟政策。中國經濟當前面臨的問題,是轉型升級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需要理性面對。新舊發展動力的轉換需要一個過程,舊的動力確實在衰減,但新的動力成長勢頭在加快,要有信心。特別是中國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餘地大的基本特徵沒有變,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變。因此,面對下行壓力我們要穩住宏觀政策,不能自亂陣腳再搞強刺激,否則功虧一簣、後患無窮。
面對困難和挑戰,要迎難而上,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刻,要加速培育新的經濟結構,加快強化新的發展動力。要有力、有度、有效落實好“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特別是在去產能問題上,不能因為部分產品價格的一時回暖就動搖決心,而要堅決以此為抓手,把經濟發展所必需的要素資源,逐步從舊動能中退出,積極向新動能聚集。要通過大力推動科技創新,支援企業技術改造,不斷提高中國企業和產品的技術含量和核心競爭力。
面對困難和挑戰,要重點突破,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增強發展動力。穩增長,投資是關鍵,要充分調動民間投資的積極性,引導其進入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在穩增長的同時發揮補短板的作用。要進一步加大簡政放權力度,真正樹立服務意識,優化投資營商環境;要進一步拆除市場準入的“玻璃門”“彈簧門”,清除制約民間投資的障礙;要創新投資模式,鼓勵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發展,解決好民間投資的權益和回報問題;要落實減稅清費的各項措施,讓民間投資輕裝上陣。
面對困難和挑戰,要抓住根本,用重大改革舉措落地增強發展信心。歷史一再證明,改革釋放的活力、激發的信心,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奇跡的根源。越是在轉型關口,越是要用好這“關鍵一招”。當前,全面深化改革的藍圖已經繪就,一個又一個專項改革方案已經出臺,人們對重大改革舉措的落地充滿期待。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充分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要深化金融改革,讓金融有效服務實體經濟;要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為實體經濟減稅清費,為結構調整提供支撐。
上半年來之不易的發展成績,已經為下半年的經濟工作打下較好基礎。面對困難和挑戰,我們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促進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確保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責任編輯:朱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