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鐵1號”路面測試的畫面曝光後,不少網友笑稱其為小版、改良的龍門吊,許多專業人士也對其可行性提出了質疑。製圖 張繼
原標題:是造“空中巴士”還是畫空中樓閣
晨報記者 陳承
從解決交通擁堵的“黑科技”,到被質疑虛列投資的“騙局”,“巴鐵”的面目已變得十分模糊。
新聞晨報記者調查發現,“巴鐵”項目的實際運營公司——巴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簡稱“巴鐵公司”),與該企業所稱的“戰略性合作方”——華贏集團有限 公司,實際為同一人所投資。相關調查還發現,對外號稱預期年化收益12%的“北京巴鐵項目基金”的承銷方公司監事,實為前述“幕後老闆”的兄弟。
由此,“巴鐵”的項目公司、“戰略性合作方”公司,以及承銷“巴鐵項目基金”的基金公司,均被證明係白氏兄弟的關聯企業,“巴鐵項目基金”涉嫌違規的自融行為。記者調查後還發現,此三家公司的工商登記地址,位於同一幢辦公樓。
起底“巴鐵”公司
在其官網上,巴鐵公司宣稱擁有自主研發產品“巴鐵”,並“為中國原創重大發明”。此前,“巴鐵”項目臺面上的人物,係名為宋有洲的黑龍江人。有媒體報道稱,宋自稱是“巴鐵”產品的發明者。
不過,工商資料則顯示,宋有洲在擁有“巴鐵”相關權益的巴鐵公司,既非法人代表亦非投資人。巴鐵公司成立於2015年12月,註冊資本為1億元,股東分別為朱紅斌、白丹青這兩位自然人。
根據該公司提交於今年4月1日的2015年度財報顯示,分別認繳公司資本金1000萬和9000萬的朱、白二人,在財報提交時,實繳資本金均顯示為零。
長年從事公司法相關業務的上海白玉蘭律師事務所律師宋濂溥對晨報記者表示,按照國內現行法律法規,公司資本金已實行認繳制,因此,即便巴鐵公司目前的資本金實繳額為零,亦不能在法律上作出對該公司的負面推定。
“不過,現行的工商登記材料,已能夠顯示公司的資本金實繳情況。”宋濂溥說,“這就意味著任何想要與這家公司進行商務合作的企業,都能從這份工商登記材料中,獲知該公司的資本金繳付情況。”
宋濂溥補充說,在一般商務合作中,當遇到實繳額為零的公司,合作方往往會多一個心眼。
“尤其是像‘巴鐵’這樣具有創新性和不確定性,且重資產的項目,正常情況下,合作方不會輕易選擇資本金實繳額為零的企業。”宋濂溥說。
“戰略合作”的實質
晨報記者查閱後發現,今年5月10日左右,包括天津、山東等在內的全國多地幾家有影響力的紙媒、以及一些門戶網站,均刊載了一篇內容相同的、宣傳巴鐵公司和華贏公司進行“戰略合作”的軟文廣告。
這是華贏公司就“巴鐵”項目,第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中。
這份宣傳材料在詳細介紹了“巴鐵”技術後,語帶惋惜地寫到“這麼好的‘巴鐵技術’市場化進程並不理想”,接著話鋒一轉,提到“作為近兩年來在PPP領域靠模式創新迅速發展起來的華贏集團……成為推動‘巴鐵’浮出水面的最大推手。”
材料還介紹稱,“2015年底,宋有洲旗下的民營技術研發企業與華贏集團簽訂戰略性合作協議……巴鐵項目產業化由此告別了發明人宋有洲和研發團隊單打獨鬥的模式,攜手強大的華贏集團。”
但相關工商資料和調查顯示,雙方的“戰略合作”,有數個無法理解之處。
首先,如上文所述,巴鐵公司的股東係朱紅斌、白丹青兩人,而白丹青又是華贏公司的法人代表,且“巴鐵”項目的“發明人”宋有洲均未出現在這兩家公司的股東名錄中,無法享受公司的股東權益,這有違重大項目發明人一般為項目公司股東的常理。
其次,根據《每日經濟新聞》此前報道,負責“巴鐵基金”理財產品諮詢、承銷業務的北京華贏凱來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簡稱“華贏凱來”)和北京天爾投資基 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簡稱“天爾投資”),皆與白丹青有關聯——白丹青是“華贏凱來”的股東兼法人代表,而天爾投資的監事白志剛,與白丹青係兄弟。散見於 2014年左右的公開報道則證實,白丹青舊名白志明。
工商資料證明,巴鐵公司和華贏公司的“戰略合作”,更接近同一幕後老闆的左右對敲。而承銷“巴鐵基金”的天爾投資與巴鐵公司、華贏公司有關聯,更涉嫌近期被監管當局嚴厲打擊的自融行為。
所謂自融,指的是理財產品承銷平臺實際控制人或關聯人,通過向社會公眾募集資金,或用於自身企業的發展。2015年12月28日,自融行為作為《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業務活動暫行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中“十二條禁止行為”的首條行為被列出。
業內的共識是,自融平臺一旦扮演雙重角色,就很難對自融借款標的風險等級做出客觀的評價引發信用風險,並有可能虛構借款的實際用途而引發道德風險。
另外,《每日經濟新聞》 報道稱,“巴鐵基金”屬於有限合夥制的股權投資基金,基金規模5000萬元到1億元,認購金額為100萬元起,預期年化收益12%。但該報記者從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網站上並未查到這一產品的備案資訊。
巴鐵公司、華贏公司和天爾投資的工商登記住所,也揭示了彼此之間特別的關聯性——這三公司的住所,分別註冊于北京東城區南竹桿衚同2號(即銀河SOHO中心)1幢的3層、18層和5層。
“發明家”宋有洲往事
公開報道顯示,“巴鐵”項目並非今年才從天而降,最晚在2010年,宋有洲已經先後在深圳、北京等地推廣他的“巴鐵”技術,然而一直不太順利。
例如,2010年宋有洲在做客優米網談他的發明故事時就承認,“‘立體快巴’的這個項目,公司明明是註冊在深圳,但我目前沒有得到深圳一點的支援。”
宋有洲所稱的“公司”,應是深圳華世未來泊車設備有限公司。此前媒體報道稱,該公司擁有“巴鐵”的專利,宋有洲是該公司股東和法人代表。不過工商資料表明,該公司目前的經營狀況已顯示為吊銷。
事實上,後來的媒體報道還顯示,宋有洲和他的“巴鐵”項目,不但在深圳遇冷,在北京也同樣難以為繼。
2010年8月,《新京報》 就報道說,“針對‘巴鐵’有可能出現在兩廣路和平安大街上”的傳聞,北京市交通委宣傳部門一名工作人員表示,“沒有這事,設計者是在推銷自己”。
《南方週末》于2010年9月的一則報道則說,在宋有洲開列的曾經接觸過的地方政府的名單上,還有四川瀘州,江蘇鎮江,安徽滁州、蕪湖等地的招商或交通部門。
其中,四川瀘州招商局局長劉洪對該報記者表示,確有接觸這回事,但對方提出的1萬畝土地、700個億的投資讓當地覺得有點多,究竟是否要這個項目在瀘州 設廠,還要看最終樣車的研製和訂單情況。鎮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促進局的一位官員亦表示,雖然這個創意很好,但仍需進一步觀望。
事實也證明,“巴鐵”至今未開行在上述任何被宋有洲提到的地方中。
在前述優米網的訪談中,宋有洲透露了自己的一些資訊:他幹過木工、瓦工,學過機械,也當過廚師。他自稱于1999年開始搞發明創新,第一個發明是“禮賓花”,試圖用來代替火藥做成的爆竹煙花。
“比如說在1999年、2000年、2001年的時候,我除夕晚上都是在央視春晚現場,那時候發明的禮賓花中央電視臺用。”宋有洲在專訪時說。
在這場訪談中,宋有洲還說,自己從事發明創新以來,“十年拿到了一百二十個專利”。
“巴鐵”並非宋有洲的第一個與公共交通有關的發明。
早在2005年,宋有洲還發明過“空中自行車亭”,其時該發明曾在珠海進行過推介,但最終不了了之。
[責任編輯:尹賽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