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一個“永不退休”的共產黨員

2016年08月05日 10:30: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我常常告誡自己要反省,想一想入黨為什麼?做一個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鋒戰士。在職幹什麼?為黨的奮鬥目標幹好本職工作。身後留什麼?在晚年保持一名黨員應具備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這是一名老黨員的自白,從風華正茂到年逾古稀,他用大半輩子印證了信仰的力量,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演繹著一個黨員的赤子之心。

  他就是湖北宜昌黨校退休教師陳人海,一個“永不退休”的共產黨員。

  新舊社會兩重天,立志一生跟黨走

  “我是出生在貧苦農民家庭的孩子,生在舊社會,長在紅旗下。經歷了新舊社會兩重天,我靠著國家助學金讀完了中學和大學。我立志終身感謝黨,一生報黨恩。”在陳人海心中,共產黨是他人生的燈塔,跟黨走是一輩子堅守的信念。

  1952年,14歲的陳人海結束了顛沛流離的生活重回校園,從少先隊到共青團,他在紅旗下一步步成長。

  初中畢業前夕,陳人海作為學生代表出席宜昌地區各界先進代表座談會,受到了時任湖北省省長張體學的接見。“張省長言談舉止平易近人,使我看到了黨的幹部的人民公僕形象,靈魂受到了極大的觸動,萌發了想成為共產黨人的願望。”為此,他專門跑了多家書店買到《中國共產黨章程》,反覆通讀,還在重點地方做上標記。

  “1958年,我升入高中,交了第一份入黨申請書。”回憶起那難忘的瞬間,陳人海顯得十分激動。

  兩年後,陳人海考入武漢大學,進入中共一大代表、武大校長李達創辦的政治係,就讀中共黨史專業。大學5年的系統學習更堅定了他的信仰,他堅持每年遞交一份入黨申請書,不斷向黨組織靠攏。

  21年執著追求,不惑之年終成黨員

  1979年12月5日,陳人海飽含淚水地站在鮮艷的黨旗下,宣誓入黨。這一個神聖的時刻,他等了整整21年。

  大學畢業之際,由於遠房親戚的社會關係,陳人海沒能入黨,但陳人海堅定地說:“我對黨的追求是一輩子的,請組織繼續考驗我。”他自願放棄去杭州的機會,主動要求去東北接受鍛鍊。不管是在北國他鄉,還是後來調回家鄉宜昌,陳人海癡心不改,堅持每年一次向黨組織遞交申請書,從未中斷。

  在陳人海的書桌上,整齊擺放著一沓發舊的稿紙和一本封面磨損的黨章。翻開泛黃的信紙,入黨申請書幾個字映入眼簾,日期落款從1958年到1979年,那是他保留至今的39份入黨申請書和思想彙報。“每每重新翻看這些,都警醒著我不要忘記入黨初衷”。

  潛心著書,寫成95萬字黨史教材

  2011年6月,六改書名、十易其稿,凝聚著陳人海心血的《中國共產黨為什麼特別有力量》一書公開出版發行。這本從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孕育腹稿的簡明黨史教材是為中國共產黨九十華誕的特別獻禮。

  1998年,退休後的陳人海一心撲在寫書上。為了收集資料,他一頭扎進圖書館,一看一整天;資料帶不走,就動手逐字逐句地抄。花甲之年的陳人海不會用電腦,只能手寫。初稿寫作後期,他患上輕度帕金森病,雙手發抖,他就左手握著右手寫。後來他又因結腸癌住進了醫院,手術後13天就出院修改書稿。多年筆耕不輟,這部95萬字的大書終於面世。中共宜昌市委黨校原副校長賀德濤說:“這本書的內容豐富翔實,比如書仲介紹到中共一大的情況,不少內容在其他黨史類的著作中是看不到的。”82歲高齡的黨史專家于南教授稱:“《中國共產黨為什麼特別有力量》是由小人物寫的一部大作,是理論界的一部新作!”

  “寫這本書,我一不為評職稱,二不為漲工資,這是一名老黨員用一種獨特的方式,向黨傾訴著心中感恩的話……”陳人海用無悔追求,鑄就了一名普通黨員的責任與擔當。

  如今78歲的陳人海輾轉奔波在宣講中國好故事的講臺上,繼續散發著一名退休教師的光和熱,被譽為“峽江紅燭”。陳人海說:“我老了,只想用余生、餘力做點對黨、對人民有益的事情。”

  (本報記者 夏靜 本報通訊員 李景)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