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新華網評:軍民融合發展是富國強軍的必然選擇

2016年08月20日 12:05:29  來源:新華網
字號:    

  張軍社

  最近,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印發了《關於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意見》。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布的第一個指導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對推動軍民融合發展作出了戰略部署,提出了明確要求。

  軍民融合,是全系統、全要素、全過程的軍民結合,是對我國“軍民結合”、“寓軍於民”成功經驗的凝煉與提升,是富國強軍的必然選擇。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早在建國初期,毛澤東同志首先提出了“軍民兩用”的概念,國防工業就開始實行“平戰結合、軍民結合、以軍為主、寓軍於民”的發展方針。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加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中國特色軍事變革不斷深入,“軍民結合”不斷向更深層次的 “軍民融合”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著眼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科學謀劃富國與強軍兩大戰略性任務。

  2013年3月,習近平主席在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時指出,要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努力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進一步做好軍民融合式發展這篇大文章。2015年3月,習近平主席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上的重要講話,鮮明提出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系統闡述新形勢下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一系列帶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問題,為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指明瞭方向、提供了遵循。

  “兵不強則不可以摧敵,國不富則不可以養兵。”一個國家要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既要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又要有強大的國防力量作保障。富國與強軍,猶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基石,任何時候都不能偏廢。沒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國防現代化就無從談起;沒有強大的國防力量,經濟建設也無法保障。

  經過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的發展,我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綜合國力顯著增強,為國防和軍隊建設奠定了雄厚物質基礎。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在更廣範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推進軍民融合,有利於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有利於增強國家戰爭潛力和國防實力。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因素相互交織,安全威脅的綜合性、複雜性進一步增強,對我國安全環境產生重大影響。建設一支與我國地位相稱、與我國發展利益相適應的軍事力量,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選擇。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根據不同歷史時期國家安全和發展實際,不斷探索開拓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之路,取得了巨大成就,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防實力顯著增強。但也要看到,當前,我國正處在由大向強的關鍵發展時期,統籌國家安全和發展面臨諸多難題。我國軍民融合發展剛進入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過渡階段,推動軍民融合發展還存在思想觀念跟不上、頂層統籌和統管體制缺乏、政策法規和運作機制滯後、有共識難落實等突出問題,軍民融合整體效益與巨大潛力亟待挖掘和進一步發揮。

  當前,我國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目標是,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格局,使經濟建設為國防建設提供更加雄厚的物質基礎,國防建設為經濟建設提供更加堅強的安全保障。其中,“全要素”應是指實現包括物資、資金、技術、資訊、管理和人才等全要素的軍民融合,“多領域”應該是指實現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系、軍隊人才培養體系、後勤保障體系、國防動員體系、基礎設施以及海洋、太空、資訊網路、電磁空間等多領域的軍民融合,“高效益”應該是指實現軍民資源互通、互用的軍民融合,實現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融合,進而實現富國強軍的統一。

  推進軍民融合發展是一項利國利軍利民的大戰略,我們要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來認識思考問題,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把軍民融合的理念和要求貫穿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全過程,進一步把國防和軍隊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體系,把經濟佈局調整同國防佈局完善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提高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水準,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格局。(作者為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