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興安縣界首鎮90多歲的馬有益老人,見證了當年紅軍突圍湘江的情形。他指著眼前的湘江對記者說,就是這樣一條寬不過百米、水流也並不湍急的湘江,使中央紅軍損失慘重。16-8-20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岳啟海:為什麼看起來這麼容易過的湘江就是過不來呢?因為紅軍將士一路走來,已經很疲憊了。
興安縣黨史專家岳啟海向記者介紹說,長征開始後,紅軍一個月內連續突破敵人三道封鎖線,于1934年11月下旬進抵湖南廣西的邊界地區。此時的蔣介石已調集四十萬重兵,佈下了號稱“鐵三角”的第四道封鎖線,妄圖將中央紅軍扼殺于湘江以東地區。
為了保證中央紅軍順利渡過湘江,紅軍官兵對來勢洶洶的敵人進行了英勇頑強的阻擊。在新圩,紅五師“自師參謀長以下,團、營、連幹部幾乎全部傷亡”,紅軍終以血肉之軀築起了軍委縱隊和後續部隊搶渡湘江的生命通道。
在中央機關和紅軍主力大部渡過湘江後,國民黨軍完全封鎖了渡口,擔負後衛的紅34師戰至最後一兵一卒,政治委員程翠林、師長陳樹湘均壯烈犧牲。
在這場長征中歷時最長、規模最大、損失最慘重的生死決戰中,紅軍官兵們粉碎了蔣介石企圖將中央紅軍消滅于湘江以東地區的計劃,為繼續長征奪取勝利打下了重要基礎。
長征史專家董保存:湘江戰役中,我們人民軍隊的戰士們身上表現出來的那種不怕犧牲,勇於擔當的精神,為我們鑄造長征精神,鑄造我們這支軍隊的軍魂,起到了巨大作用。(記者婁思佳 徐佳慧 白潔)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