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治國理政新實踐·重慶篇]創新“八問”之四 如何讓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加速?

2016年09月22日 15:56:08  來源:華龍網-重慶日報
字號:    

  電動乘用車AAT產品、第二代電動摩托車AAT產品……目前,西南大學智慧傳動控制技術研究中心正在加緊組織生產這些產品。

  “這是我們圍繞企業需求推出的新產品。”西南大學智慧傳動控制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薛榮生教授告訴記者,9月底,這些新產品會進入市場。

  AAT技術是一種智慧化的電動汽車自適應自動變速器,它取代了傳統汽車的離合器系統、電控變速、液壓系統,將電動機、控制器、傳動傳感機構、自適應變速機構等高度整合在一起,被譽為機械傳動領域的重大革命。

  為了把原理變成產品,從實驗室走向市場,實現成果轉移轉化,薛榮生和他的團隊已花了30多年時間。

  AAT技術轉移轉化

  賺來數億元技術使用入門費

  在今年4月舉行的第十二屆重慶高交會上,中科高技術控股有限公司以“3億元技術使用入門費每台車銷售提成100元”的價格,取得了薛榮生團隊研發的電動汽車AAT技術的國內獨佔許可權。

  薛榮生告訴記者,目前電動汽車普遍能耗非常高,原因在於其電動機輸出的功率與外界行駛阻力不匹配。他們研發的電動汽車AAT技術,即便在車輛上下坡、載重、逆風等情況下發生負荷變化,也能不中斷動力讓電動機的驅動力與行駛阻力始終保持平衡,實現高效率工作。

  如今,電動汽車AAT技術在70多個國家申請了發明專利,已獲得我國發明專利授權70多項。

  實際上,在去年,薛榮生團隊研發的電動摩托車領域的“凸輪自適應自動變速輪轂”,還以“技術使用入門費1200萬元每台車銷售提成10元”的價格,轉讓給我國最大的輕型電動車出口公司——雅迪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據粗略統計,自1985年開始研發AAT技術以來,已先後有10多家企業向薛榮生及其團隊尋求技術許可轉讓。這也成為我市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典型案例之一。

  近年來,我市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取得了一定成效。去年,我市發佈《重慶市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眾創空間建設與科技成果轉化“雙百示範行動”實施方案》,提出到當年年底,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推出科技成果轉化示範性案例100項以上。

  到去年底時,全市高校和科研院所轉化科技成果1421項目,轉化折合資金總額56.93億元。其中效益明顯、可作推廣的示範性案例132件。

  除薛榮生及其團隊以外,市中藥研究院以評估價值為3200萬元的16項中藥制藥技術成果佔股40%,與重慶多普泰制藥股份有限公司、重慶科技風險投資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混合所有制企業,預計今年年底投產;重慶機電裝備技術研究院研發的新能源汽車變速器轉讓給綦江齒輪傳動有限公司實施生產和技術改進,產品銷售直接經濟收入5000余萬元。

  與市場需求對接不緊密

  轉移轉化“最後一公里”仍面臨挑戰

  儘管如此,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中,能像薛榮生及其團隊一樣瞄準市場需求做研發的還不太多。

  “科技成果轉化率偏低仍是我市的突出短板,從科技成果到產品,其轉移轉化過程中的‘最後一公里’還面臨不少挑戰。”我市一高校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辦公室負責人坦言。

  去年11月,由重郵自動化學院教授李清都及其團隊自主研發的四足機器人——“行者一號”,以持續行走134.03公里的成績,打破此前由美國康奈爾大學“遊俠”保持了4年的紀錄。

  即使是這麼牛的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入市場的過程也並不容易。在李清都看來,團隊的主要精力用於科研,懂技術而不懂市場。如何根據市場需求對四足機器人進行相應的產品設計?又如何提升產品安全性、可靠性?……這些都是他們亟需解決的問題。

  “高校科研成果缺乏與企業之間的銜接,即便有一些很好的技術成果,但往往因為缺乏中試環節而不夠成熟,企業又怕擔風險,所以‘下叉’很謹慎,導致很多成果被束之高閣。”重慶大學汽車工程學院教授郭鋼表示。

  我市一家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的負責人也告訴記者,在2014年舉辦的重慶高交會上,他曾“相中”一項技術成果,之後還進行了深入考察,可最後還是放棄了合作。“原因是對成果本身還有顧慮,缺乏信心。”

  “在不少企業看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與市場需求對接不夠緊密,有的甚至沒有摸到市場的‘門’。”市科委相關負責人認為。

  即便是薛榮生及其團隊,也是苦撐了多年,自己拿銼刀、圓規等簡陋的工具造出原型機,安裝在摩托車上試驗,並根據市場需求完善成果,直到2007年拿到國家檢測中心的各項可行性數據報告,可以進行批量化的工業生產後,才有眾多企業找到府來。

  打通“轉化通道”

  讓科技成果不再束之高閣

  前不久,市委書記孫政才在市委四屆九次全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說,不管是高校、科研院所還是企業,研究方向都要著眼于市場應用,研究成果都要力求轉移轉化。

  如何讓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加速?

  “市委四屆九次全會提出強化科研項目立題的市場化導向,今後,市級財政科技經費用於市級科技計劃中市場類項目和企業牽頭實施的項目比例均不低於80%。”市科委主任李殿勳說,這將促使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不能再“閉門造車”,必須從一開始就面向市場進行科研項目立題,然後圍繞市場需求做研究。

  9月15日,重慶大學“2011汽車協同創新中心”向與之合作的幾家汽車企業,收集了智慧駕駛、智慧交互等新興領域的10多項技術需求。這將是其下一步做研究的重點內容。

  “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術研發,將使高校科研有的放矢。”郭鋼介紹,實際上,自2012年成立以來,他們已收集了上百項企業的技術需求,圍繞這些需求取得的不少技術成果都得到轉化。

  “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關鍵要打通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通道。”郭鋼說道。

  與重慶大學“2011汽車協同創新中心”不同,重慶市特種電纜協同創新研究中心則是由企業牽頭建立的產學研“多方聯盟”,這種嘗試更有利於緊跟市場開展技術創新。

  “我們聯合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重慶大學、重慶理工大學等形成戰略聯盟,共同開發滿足市場需求的科技產品。”重慶渝豐電線電纜公司副總經理曾令果介紹,目前,他們已開發出4個類型12種新型特種電纜,一年來新產品銷售額突破7億元。

  “其實,其他省市很多企業或科研院所都設立了對科技成果進行二次開發和轉化的研究院。”郭鋼建議,今後,政府可以採取後補助等方式對成果轉化進行支援,鼓勵企業積極參與成果中試,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

  “市委四屆九次全會提出了很多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舉措,包括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比例,加快發展技術交易市場、創建一批新型孵化載體等,都極大地提振了科研人員開展科研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信心和積極性,相信以後會越來越好。”李璐說。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