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0月27日電 明日出版的《人民日報》將刊發社論《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全文如下:
丙申金秋,碩果纍纍。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勝利閉幕。這是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5週年、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的歷史節點,在全面深化改革、決勝全面小康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全會充分肯定了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評價全面從嚴治黨取得的成就。全會全面分析黨的建設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系統總結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的理論和實踐,就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建設作出新的重大部署,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堅強決心和歷史擔當,體現了全黨的共同心聲,對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力量,對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更好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全面從嚴治黨,是這次全會的鮮明主題。作為一個有8800多萬名黨員的大黨,作為一個在有著13億多人口的大國長期執政的黨,黨的建設關係重大、牽動全局。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先後召開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了部署,這次全會專題研究全面從嚴治黨,這是黨中央著眼于“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作出的整體設計,是黨中央治國理政方略的漸次展開、深度推進。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黨內監督,是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課題,也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抓手。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也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基礎,黨要管黨,首先要從黨內政治生活管起;從嚴治黨,首先要從黨內政治生活嚴起。黨內監督是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保證,黨的執政地位,決定了黨內監督在黨和國家各種監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
“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黨中央決定這次全會制定準則、修訂條例,正是著眼于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的一個重大安排。兩個文件最鮮明的特點就是繼承和創新的有機統一,既深入總結了我們黨在加強自身建設方面的經驗和教訓,繼承了我們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制度規定、發揚了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又全面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生動實踐,對全面從嚴治黨的理論和實踐創新成果進行了集納,並深入分析新形勢下黨的建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直面當前黨內政治生活和黨內監督存在的突出問題,聚焦黨員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這個“關鍵少數”,形成了新的制度安排,實現了黨內政治生活和黨內監督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
一個國家、一個政黨,領導核心至關重要。我們這樣的大國、大黨,要凝聚全黨、團結人民、戰勝挑戰、破浪前進,保證我們黨始終成為堅強有力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強領導力量,黨中央、全黨必須有一個核心。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新局面,在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成就,實現了黨和國家事業的繼往開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的偉大鬥爭實踐中已經成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這次全會,正式提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心願,是黨和國家根本利益所在,是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的根本保證,是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迫切需要。這對維護黨中央權威、維護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領導,對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更好凝聚力量抓住機遇、戰勝挑戰,對全黨團結一心、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對保證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歷史使命越光榮,前進道路越寬廣,就越需要我們黨謀劃全局、引領方向。全會決定,黨的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于2017年下半年在北京召開。這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全黨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信心,奮發進取,進一步做好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特別是要切實做好思想理論準備工作、組織準備工作、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意識形態工作,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召開。
夢想照亮前方,奮進正當其時。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深入貫徹本次全會精神,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定不移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繼續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更加紮實地把黨中央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責任編輯:扶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