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經濟信心]Q3中國農業經濟景氣指數發佈:連續兩季溫和回升

2016年12月01日 14:48:07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字號:    

  農業景氣監測預警結果顯示,2016年三季度,中國農業經濟景氣指數為101.6,比二季度上升0.3點,連續2個季度回升;中國農業經濟預警指數為90.0,比二季度低6.7點,繼續在顯示正常的“綠燈區”運作。

  景氣分析的結果表明,農業生產增長繼續加快,全國秋糧已進入收穫高峰期,今年仍有望獲得好收成;受馬鈴薯及豬肉價格回落的影響,農產品生產價格漲幅明顯回落;農產品價格的回落,導致務農收入及終端食品零售增長不同程度放緩;農產品出口繼續保持溫和增長態勢,佔出口份額較大的水海產品以及蔬菜出口增長繼續加快。

  中國農業經濟景氣監測預警結果顯示,2016年三季度,中國農業經濟景氣指數(以下簡稱農經景氣指數)為101.6,比二季度上升0.3點,連續2個季度回升;中國農業經濟預警指數(以下簡稱農經預警指數)為90.0,比二季度低6.7點,繼續在顯示正常的“綠燈區”運作。

  農經景氣指數環比上升

  構成農經景氣指數的6個指標中,與二季度相比,除務農收入增長略放緩之外,農業生產、農產品出口、農業投資、農林水財政支出和農業勞動生產率增速均不同程度上升。

  進一步剔除隨機因素後,農經景氣指數(農業經濟景氣指數走勢圖中的藍色曲線)比未剔除隨機因素的指數值低0.2點,且繼續呈下行走勢。

  三季度,農經預警指數為90.0,比二季度下降6.7點,繼續在顯示正常的“綠燈區”運作。

  在構成農經預警指數的10個指標中,位於“綠燈區”的有5個指標,分別為第一產業增加值、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經營凈收入、農產品生產價格指數、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逆轉)和農林水財政支出;位於“紅燈區”的有1個指標,為豬料比;位於“淺藍燈區”的有3個指標,為農林牧漁業固定資產投資、農產品出口額和糧油食品零售額;位於“藍燈區”的有1個指標,為穀物及製品進口額。

  從燈號變動情況來看,三季度,在10個監測預警指標中,穀物及製品進口額由“淺藍燈”降為“藍燈”,糧油、食品零售額由“綠燈”降為“淺藍燈”,其餘8個監測預警指標燈號不變。上述結果表明,農產品價格下降引起的零售增長放緩以及穀物等糧食進口的下降是三季度農業預警指數下降的主因。

  農業生產增長繼續加快

  前三季度,第一產業增加值為40666億元,同比增長3.5%,比上半年上升0.4個百分點,其中,三季度增加值為18569.0億元,同比增長4.0%,比二季度上升0.9個百分點,繼續呈加快走勢,但增速仍低於前兩年同期水準。

  從糧食生產來看,全國夏糧總產量13926.0萬噸(2785.2億斤),比2015年減產162.1萬噸(32.4億斤),減少1.2%,是歷史第二高產年。早稻總產量3278萬噸,比上年減少91萬噸,下降2.7%;秋糧有望獲得好收成。

  從肉禽生產來看,前三季度,豬牛羊禽肉產量5833萬噸,同比下降1.1%,降幅比二季度收窄0.2個百分點;其中豬肉產量3690萬噸,下降3.6%,降幅比二季度收窄0.3個百分點。生豬存欄43163萬頭,出欄47924萬頭,同比分別減少3.4%和3.7%,降幅比二季度分別收窄0.3個和0.7個百分點。

  前三季度,我國農產品出口額為522.2億美元,同比增長4.8%,增速比二季度上升1.8個百分點,連續3個季度保持同比增長態勢。農產品出口增長的加快既有基數偏低的原因,更主要的是水海產品以及蔬菜等主要農產品出口保持了良好走勢。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水海產品以及蔬菜出口額同比分別增長2.6%和13.9%,分別比上半年累計增速加快1.9個和2.3個百分點;鮮、幹水果及堅果出口額同比增長23.8%,比上半年累計增速放緩8.7個百分點。

  前三季度,我國穀物及其製品進口額為53.1億美元,同比下降34.4%,降幅繼續擴大,與二季度相比,擴大8.2個百分點。玉米、高粱等穀物進口量的下降,以及國際糧價下跌是造成我國穀物及其製品進口降幅擴大的主因。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國玉米、高粱進口量同比分別下降34.3%和29.8%,進口額同比分別下降44.4%和46.4%。

  三季度,農產品生產價格同比上漲0.4%,漲幅比二季度回落7.3個百分點。農產品價格漲幅的回落,一方面與馬鈴薯大量上市、價格快速回落有關;另一方面,隨著豬肉供給的增加,其價格逐步回落。而糧食價格同比跌幅則有所收窄,數據顯示,三季度小麥、玉米生產價格同比分別下跌4.2%和13.3%,跌幅比二季度收窄4.4個和2個百分點。

  三季度,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同比上漲0.2%,漲幅與二季度基本持平(微降0.1個百分點),連續5個季度保持溫和上漲態勢。主要因素仍是前一時期豬肉價格上漲引起的相關仔畜幼畜及產品畜價格的上漲,以及農業生產服務價格的上漲。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仔畜幼畜及產品畜價格以及農業生產服務價格同比漲幅分別為30.0%和1.5%。而其他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基本平穩或略有下降。

  三季度,豬肉價格開始下跌。據農業部監測,豬肉價格6月第2周漲至每公斤31.56元後震蕩回落至9月第3周每公斤29.59元,環比跌0.7%,同比漲5.0%;生豬價格6月第2周漲至每公斤20.80元後震蕩回落至9月第4周每公斤17.94元,環比跌2.3%,同比漲2.3%。導致豬料比由二季度的8.44:1高位回落至本季度的7.2:1,出現連續5個季度快速上升後的首次回落。目前,豬肉供應基本恢復正常,豬肉價格繼續下行為大概率事件。

  前三季度,反映最終消費的糧油、食品零售額為10715.6億元,同比增長11.7%,增速比二季度回落0.6個百分點。增速回落一方面與食品類商品零售價格回落有關,另一方面與同比基數較高有關。

  前三季度,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經營凈收入為3035.5元,名義增長速度為7.0%,增速比二季度回落1.5個百分點,連續2個季度增長放緩,主要與農產品價格下跌有關。

  前三季度,我國農林牧漁業固定資產投資為16247億元,同比增長20.1%,增速比二季度上升0.6個百分點,在連續2個季度放緩後出現小幅回升,且比同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平均增速高11.9個百分點,表明農業投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前三季度,農林水財政支出為12000億元,同比增長11.4%,增速比二季度上升4.6個百分點,連續2個季度加快。以上數據表明,財政對農業的支援力度不斷加大。

  前三季度,第一產業勞動生產率為每人平均18496.3元(可比價),同比增長7.8%,增速比二季度上升0.4個百分點,連續2個季度呈上升態勢。農業勞動生產率加速上升得益於農業生產條件改善,以及農業結構調整帶來的產出增長。

  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迫在眉睫

  從未來預期看,一方面,今年冬季氣候條件不利,將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現象,可能導致冬季氣溫偏低,發生冰凍災害;與此同時,糧食豐收加之庫存較大,糧食價格持續走低,尤其是玉米價格出現下跌,農民增收壓力較大。

  另一方面,財政政策將繼續發力,大力支援冬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2017年,中央財政將進一步調整水利專項資金支出結構,加大對冬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和災後水利薄弱環節建設的支援力度。財政政策支援有助於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升生產效率。農業景氣有望延續相對平穩的運作態勢。

  經模型測算,今年四季度、明年一季度農經景氣指數分別為101.7和101.6,農經預警指數為93.3和93.3,呈穩中有升走勢。

  為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亟須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大力推動農業科技創新,提升農業科技含量。現代農業的發展必須依靠科技創新,以重大品種、現代裝備為核心,以節本增效、生態環保、品質安全為重點,加快發展生態、綠色、高效、安全的現代農業技術,建立現代種養、農產品加工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控等技術體系。在育種方面,大力推進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在加快新一輪糧食品種更新換代四大作物中,玉米將機收籽粒品種為攻關重點目標,大豆將以高產高蛋白品種為目標,小麥初步將選育抗赤霉病品種作為重點,水稻將輕簡高效優質安全品種選育作為主攻方向。在農機現代化方面,從解決關鍵環節機械化為主向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模式發展,並朝著以資訊技術為核心的智慧化與先進製造方向發展。開發糧食、肉蛋奶、果蔬生產和棉、油、糖、橡膠等作物關鍵生產環節農機裝備整合全程機械化解決方案和成套設備;重點研製無級變速大型拖拉機、精準變數複式作業機具、高效能聯合收穫機械、精量低污染大型自走式施藥機械、種子繁育與精細選別加工設備、健康養殖智慧化裝備;突破重型柴油機、無級變速、電控技術、液壓驅動和動植物對象識別與監控系統等為代表的關鍵零部件效能提升和可靠性技術。

  二是加快農業資訊化建設,促進資訊化與農業現代化深度融合。發展“網際網路+”現代農業,是提高農業發展品質和效益、促進農民增收的重大舉措,是加強農村社會管理和服務的有效途徑。農村網際網路發展,要對接農業生產、農產品流通、農民日常生活和農村社會管理,服務農業農村發展。要根據農業特點,遵循市場和產業發展規律,探索可持續的商業運作模式。一要打造“線上農業”,帶動“線下農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做到“線上農業”和“線下農業”融合發展;二要加快農村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建設,搭建多層次服務平臺,完善物流網路體系;三要搭建農業資訊化融合平臺,開展“網際網路+”現代農業新技術和新農民創業創新博覽會。

  三是大力加強農業生態環境治理,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生態農業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基礎,是農產品品質安全的根本保障。農業生態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制約現代農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一要嚴格控制化肥和農藥的使用,推廣科學施肥技術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二要加強秸稈綜合利用,加強農機、農技、農藝等秸稈還田技術的配套和創新,通過機械化還田、生物腐熟還田、養畜過腹還田等多種方式,堅持因地制宜、農用為主,盡可能取之於土、還之於土、迴圈利用;三要推進農牧結合、種養結合、一二三產業結合、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結合。(經濟日報中國經濟趨勢研究院 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