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冬行西藏:一尊佛像賣1.5萬 藏族手工藝品如何助力致富

2016年12月21日 14:47:3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達孜縣白納村雪域手工藝園農民合作社內,擺放著各種未完成的佛像。中新網記者 宋宇晟 攝

  達孜縣白納村雪域手工藝園農民合作社內,擺放著各種未完成的佛像。中新網記者 宋宇晟 攝

  中新網拉薩12月20日(記者 宋宇晟)一尊18公分高的佛像定價可以達到1.5萬元,一年純收入達七八十萬元,成立以來吸納了7戶貧困家庭的待業青年就業。這是記者19日從拉薩達孜縣的一家合作社內得到的數據。而對當地1068戶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來說,像這樣有藏族特色的傳統手工藝品,為他們提供了脫貧致富的獨特路徑。

  19日,記者隨“冬行西藏”全國網路媒體行採訪團來到拉薩市達孜縣。該縣白納村雪域手工藝園農民合作社的負責人念扎告訴記者,這裡生產的都是純手工打造的銅質佛像。

在廠房內,工匠們席地而坐,沿用著傳統工藝,一點點敲打著手中的金屬。中新網記者 宋宇晟 攝

  在廠房內,工匠們席地而坐,沿用著傳統工藝,一點點敲打著手中的金屬。中新網記者 宋宇晟 攝

  記者注意到,在這個792.74平方米的廠房內,到處擺放著各種未完成的佛像,工匠們席地而坐,沿用著傳統工藝,一點點敲打著手中的金屬。最終,這些銅片將被製作成一尊尊鎏金佛像。

念扎指著這尊還未完成的、18公分高的佛像告訴記者,如果一個人手工製作這件作品至少需要一個多月,而其成品的定價可以達到1.5萬元。中新網記者 宋宇晟 攝

  念扎說,這尊還未完成的、18公分高的佛像,如果一個人手工製作至少需要一個多月,而其成品的定價可以達到1.5萬元。中新網記者 宋宇晟 攝

  念扎指著一尊還未完成的、18公分高的佛像告訴記者,如果一個人手工製作這件作品至少需要一個多月,而其成品的定價可以達到1.5萬元。如今,合作社一年的純收入能達到七八十萬元。不僅如此,這裡製作出的佛像還遠銷全國各地。

  念扎坦言,前來訂制手工佛像的訂單應接不暇,“有時候甚至要放棄一些上千萬的大單子,因為根本忙不過來”。“火熱”的經營狀況也讓這家合作社帶動了當地人的就業。

  “目前當地有17人在我們這裡就業,其中有7人來自於當地的貧困家庭。”事實上,念扎所說的情況在達孜縣並不鮮見。記者了解到,在達孜縣還有4、5家像這樣的民族手工藝專業合作社。像這樣有藏族特色的手工藝品,為達孜當地產業發展和貧困人口脫貧提供了獨特路徑。

達孜縣雪鄉民間傳統手工藝製作農牧民專業合作社中展示的成品。中新網記者 宋宇晟 攝

  達孜縣雪鄉民間傳統手工藝製作農牧民專業合作社中展示的成品。中新網記者 宋宇晟 攝

  達孜縣雪鄉民間傳統手工藝製作農牧民專業合作社是該縣第一個民族手工藝專業合作社,同時也是西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習基地。這家合作社主要製作布塑羌姆面具、布塑佛像、紅珊瑚面具和藏戲服飾等具有藏族傳統特色的產品。

  相對於打造銅質佛像,製作面具更容易學習。合作社內的工匠告訴記者,一般一年就可以掌握製作面具的技能。因此,合作社允許當地的貧困戶在這裡邊學手藝邊做工,每月還會發給在合作社學徒的工匠2500元以內的工資。而一名熟練掌握製作面具技能的工匠每月可以拿到5000元或者以上的工資。

達孜縣雪鄉民間傳統手工藝製作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廠房內景。中新網記者 宋宇晟 攝

  達孜縣雪鄉民間傳統手工藝製作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廠房內,工匠正在製作藏族特色的面具。中新網記者 宋宇晟 攝

  達孜縣扶貧辦副主任童晉美還告訴記者,國家投入的扶貧資金在這裡會轉化為貧困戶在合作社的股份,這就可以讓貧困戶每年獲得穩定的分紅。截至目前,該合作社已連續兩年給60戶貧困群眾分紅24萬元。此外,2017年這家合作社還將增加20人的用工需求。

  童晉美認為,像這樣發展具有藏族特色的手工藝品產業,完全可以達到雙贏的目的。他說,這樣既可以保護當地藏族傳統手工藝不失傳;另一方面也能夠通過這些產業帶動當地貧困人口脫貧。(完)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