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做個“匠人” 修顆“匠心” ——“大國工匠湖北行”記者採訪調研手記

2016年12月22日 13:52:29  來源:人民網
字號:    

  圖為記者正在對“匠人”鄒峰(左)進行採訪

  過去一週,我跟隨全國總工會赴湖北省進行了“中國夢·大國工匠篇”的採訪調研,在車間、廠房和班組,我採訪了鄒峰、魏紅權、鄒志平三位匠人,雖所處不同行業,但他們的故事都詮釋了什麼是“工匠精神”,什麼是“大國工匠”。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湖北省歷來是中國的工業大省和強省,擁有深厚的工業文明底蘊,此次“大國工匠”的採訪活動自然離不了工業領域。在中國航太三江集團紅林公司的數控車間,我見到了車間工人鄒峰,他的工作是製造火箭點火啟動時的安全機構,他腦中能夠熟記2.7萬種刀具的各種性能,是同事眼中的“活刀譜”和“最強大腦”,他用26年的匠心付出雕琢著航太的中國精度。

  我認識了武重集團的研磨鉗工魏紅權,31年堅持手工研磨零件來保證零件精度要求,他被人稱讚為“研磨大師”。“天天這樣研磨不覺得辛苦和枯燥嗎?”“因為熱愛這份工作才值得堅守。”魏紅權師傅的回答讓人眼眶濕潤,從青蔥少年到知天命,魏紅權將自己的青春和熱血都獻給了武重,獻給了研磨事業。“他就是為工匠而生的。”同事這樣評價他。

  我還認識了鄂菜大師鄒志平,他是武昌魚第四代傳承人代表,他現場表演的2分38秒“快速大刀殺鱔魚”的絕活兒讓人驚嘆。他堅持實踐和理論並重,著書立說,從餐館學徒到大學教授,鄒志平淡泊堅守著鄂菜大師舌尖上的匠心。

  在與他們的接觸過程中,我發現三位大師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無論外界如何嘈雜,他們都內心寧靜地專注于自己的作品,精雕細琢,做到極致。他們都不善言談,但是面對自己的作品卻能侃侃而談,從他們的言語中我真切感受到,什麼是他們的快樂所在。這就是匠人。

  “匠人”都有一顆“匠心”。嗜之越篤,技巧越工。熱愛自己的工作才能竭其心智、窮其工力,熱愛自己的工作才能不計得失、心甘情願。專注于工作,就能忽略外界的紛擾,把精力和智慧都用到要做的事情上;專注于工作,就能淡泊名利,不與他人爭,只與自己比,一絲不茍地把工作做好;專注于工作,就能找到價值感和存在感,就能形成專心做事的寧靜平和的心態。

  調研過後,我對自己的工作也有了深深的思考和反思,如果每一個媒體人都成為新聞界的“匠人”,精心的打磨每一篇稿件、每一張圖片、每一條微博和每一篇公眾號推送,並且熱愛新聞事業、堅守新聞戰線,那麼整個行業將展現出勃勃生機,假新聞和“標題黨”也將不復存在。

  工匠精神不僅僅是“製造業之魂”,更應該成為一種普遍的價值取向。有事做的人是幸福的,內心寧靜的人也是幸福的。努力做個好“匠人”,擁有一顆“匠心”,這是一條通往事業成功的路,也是一條通往內心寧靜的路。這條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努力走好。

[責任編輯:韓靜]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