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為人天,農為正本。”2016年農業農村發展保持了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出色完成了為“十三五”開好局的光榮任務,為穩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作出了重要貢獻。2017年農業農村工作該怎樣做?如何繼續為全局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給予明確:“今年農業農村形勢總體較好,明年‘三農’工作要繼續為全局作貢獻。要堅持新發展理念,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農業農村工作的主線,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改革的主線定了,那又如何圍繞主線確定目標、方向和途徑?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
圖為:2016年12月14日至16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
一、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主要目標
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主要目標。“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 “三農”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讓農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越來越幸福,而要達此目的,必須讓農民的收入不斷增長。2016年農民收入增長形勢不容樂觀。今年前三季度,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5%,雖然增幅總體仍然高於城鎮居民的收入增長率,但較往年已經明顯放緩,為近13年來最低。因此,如何增加農民收入將是2017年“三農”工作的主要目標,也是一大難點。習近平指出:“增加農民收入,要構建長效政策機制,通過發展農村經濟、組織農民外出務工經商、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等多種途徑,不斷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讓廣大農民儘快富裕起來。在政策上,要考慮如何提高糧食生產效益、增加農民種糧收入,實現農民生產糧食和增加收入齊頭並進,不讓種糧農民在經濟上吃虧,不讓種糧大縣在財政上吃虧。”
以保障有效供給為主要目標。農民的收入主要來自農產品銷售,只有優質對路的好產品才能賣出好價錢。當前我國農業主要矛盾已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農產品階段性供過於求和供給不足並存,要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保障有效供給為主要目標。要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加強農業技術指導服務,引導農民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生產結構。增加緊缺農產品生產,大力發展畜牧業、糧食精深加工,促進糧經飼統籌、種養加一體,全面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加強高標準農田等農業基礎建設,提高糧食生產能力。2015年12月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就指出:“要著力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率,使農產品供給數量充足、品種和品質契合消費者需要,真正形成結構合理、保障有力的農產品有效供給。”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說:“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關注農民、依靠農民,讓農民有活幹、有錢賺。”他還說:“要努力通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效提高農業綜合效益,穩定農業經營收入這個農民收入的基本盤。”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