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這家企業連續出了三位中央委員
“中國航太”,北京西三環航太橋東南角的這4個大字,在車水馬龍中分外醒目。這裡是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總部所在地,這家央企連續走出的三位“掌門人”張慶偉、馬興瑞、許達哲,都位列中央委員,目前分別擔任河北、廣東、湖南三省的省長或代省長。
如今,擁有航空航太系統履歷的部級官員已不鮮見。例如,新任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郝鵬畢業于西北工業大學飛行器製造工程專業,曾在中航工業蘭州飛控儀器總廠工作17年之久;甘肅省副省長黃強也曾在中航工業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工作多年;剛從工信部副部長調任天津市委副書記的懷進鵬,曾長期在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擔任領導。
而“航太係”只是軍工系統官員“走俏”的一個縮影。這背後的邏輯,也許是技術型官員越來越被認可的趨勢。
閃亮的“航太係”:
一家企業連續出三位中央委員
公開資料顯示,經過多年的改革調整,中國建立了龐大的國防工業體系,目前形成了中國航太科技集團、航太科工集團、航空工業集團、兵器工業集團、兵器裝備集團、船舶工業集團、船舶重工集團、核工業集團、核工業建設集團、電子科技集團等十大軍工巨頭格局。
國防工業是國家整體工業體系的尖兵,航太更是尖兵中的尖兵。這其中,“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承擔著中國全部的運載火箭、應用衛星、載人飛船、空間站等宇航產品研製、生產和發射試驗任務。讓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聲名鵲起的,不僅僅有該公司旗下的“神舟”“長征”“北斗衛星導航”等品牌,還有這裡走出的連續三位中央委員張慶偉、馬興瑞、許達哲。
西北工業大學飛機設計專業出身的張慶偉被媒體稱為史上第一位“60後”中央委員。早在2002年黨的十六大,年僅41歲的中國航太科技集團總經理張慶偉就當選為中央委員。此後其歷任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主任,繞月探測工程領導小組組長,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2011年8月,張慶偉來到河北,擔任省委副書記、省長。
生於1959年的馬興瑞,是典型的技術型官員。他從哈工大博士畢業後留校任教,37歲即出任副校長,1996年離開大學進入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正式開始航太生涯,2007年擔任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2013年3 月,馬興瑞調任工信部副部長兼國家航太局局長,8個月後,馬興瑞調任廣東省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2015年3月26日,馬興瑞被任命為深圳市委書記,這也是深圳建市以來首次由中央委員出任“一把手”,2016年12月又被任命為廣東省代省長。4年時間,馬興瑞從央企到工信部,再跨界至廣東省政法委書記,又到深圳市委書記,再升至廣東省代省長,跨界範圍之大、進步頻率之快,都屬罕見。
湖南省省長許達哲與馬興瑞的履歷相似,1956年出生的許達哲畢業于哈工大機械製造專業,曾在航太工業部、中國航太工業總公司、中國航太科工集團公司等單位任職。2013年4月,他從馬興瑞手中接過了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的“帥印”,僅僅8個月後,又接替馬興瑞擔任工信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兼國家國防科工局局長。2016年8月,許達哲回到他的故鄉湖南,目前是湖南省省長。
帶有“航太科技”標簽的官員,還包括現任浙江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袁家軍。2012年3月,從航太工業部501部開始職業生涯、一路升至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副總經理的袁家軍被調往內地省份寧夏,任自治區黨委常委、政府常務副主席、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管委會主任。2014年7月,袁家軍又被調往沿海經濟大省浙江。袁家軍擁有一系列顯赫的專業頭銜:中國載人航太工程飛船系統總指揮、中國探月工程副總指揮等,在調任地方之後,仍然兼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
目前從航太系統出身,“進階”最高的當數國務委員王勇,其曾任中國航太工業總公司政治部副主任、人事勞動教育局負責人、中國航太機電集團副總經理。2000年王勇進入中組部,歷任企業幹部辦公室主任、幹部五局局長,2003年晉陞國資委副主任,其後王勇歷任國務院副秘書長、質檢總局局長、國資委主任,並於2013年晉陞國務委員。
“跨界交流”的鮮明烙印:
從校門到軍工企業,從基層到領導崗位
事實上除航太系統之外,近年來已有一大批軍工系統出身的專家型人才走上了黨政重要領導崗位。出生於1964年的重慶市代市長張國清曾任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總經理,是業界著名的軍工少帥;遼寧省長陳求發,曾任國防科工局局長;國資委副主任徐福順曾在核工業集團公司工作近20年;科技部黨組書記王志剛曾任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總經理;遼寧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譚作鈞曾任中國船舶工業集團總經理。
記者梳理這批官員的履歷後發現,幾乎無一例外的是,他們走出校門之後便長期在軍工系統工作,從基層一路走上央企領導崗位。多年的軍工背景給他們的政壇之旅打上了鮮明烙印,他們告別各自企業時的感言也具有鮮明的特點。
例如,2013年4月,張國清在即將赴重慶任職時說:今後不管走到哪,兵器工業永遠是我的“娘家”,我會經常回來彙報工作,看望大家。2016年9月,許達哲在任職前發言時說,“32年老航太、老軍工的工作經歷,讓我領悟了‘兩彈一星’的精神內涵,也為我今後和大家一道實幹興湘打下了良好基礎。”
有擔憂認為,政商兩界的“跨界交流”,是否與當下國企改革的市場化導向相悖?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國資委監事會原辦事處主任王永慶認為,原則上並不抵觸,美國是市場化程度高的國家,政商跨界的也很多。王永慶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但是要關注的是,國企領導人不能為從政而做秀,比如以‘政治’標準來投資而不是企業利益。這考驗組織部門考核幹部的能力。”
基本素質過硬,
“任職後口碑都不錯”
“央企領導到地方擔任重要職務,體現了組織對該央企的肯定和對幹部本人的充分信任。” 組織部門的一位內部人士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表示。
對軍工央企領導而言,他們的哪些特質受到組織青睞?善於改革創新、事業心和責任感強、接受新事物快等特點,成為他們的顯著標簽。
例如,2012年5月,時任中組部副部長王爾乘宣佈譚作鈞任命時表示,譚作鈞知識面寬,眼界比較開闊,工作思路也比較清晰,接受新事物比較快。事業心和責任感比較強,要求自己也比較嚴格。
2016年12月,新任深圳市委書記許勤這樣評價他的前任、即將升任廣東省省長的馬興瑞:馬興瑞同志在深圳工作期間,把中央和省的期望以及偉大的航太精神帶到經濟特區,帶領我們解放思想、真抓實幹、馬上就辦,在新起點上謀求新突破,推動經濟特區不斷增創新優勢、邁上新臺階。
有媒體評論認為,從中國軍工行業走出來的這些官員有著自身的鮮明特點,如執行能力強、善於在高壓下突破創新、具有強烈的忠誠度和榮譽感等,而且基本沒有官場現實利益的牽扯,這些都是組織部門十分看重的珍貴品質。
王永慶曾經做過關於央企負責人從政的調研,他發現很多央企老總到省市、部委任職後口碑都不錯。“好的企業管理者可能也能夠成為好的地區或行業管理者。企業經營主要靠管理,一個企業搞得好,領導者肯定是好的管理者,具備宏觀行業研判、微觀作業管理、團隊精神、領袖素質等條件。” 王永慶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表示。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