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管理優化服務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系列專家解讀文章之一:
打破制度緊箍咒 培育壯大新動能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以勞動力和要素投入為驅動的傳統產業增長乏力,支援經濟增長的傳統動能逐步減弱,亟需加快培育壯大新動能,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當前,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代表的新動能,正在快速孕育和成長,成為應對經濟增速下行的一道亮麗風景線,但其發展壯大也面臨著制度瓶頸和監管障礙,亟需通過改革創新,全面營造有利的制定環境。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創新管理優化服務 培育壯大新動能 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的出臺恰逢其時,有利於加快破除套在新動能頭上的制度緊箍咒,為我國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的“窗口期”,順利實現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提供有力支撐。
一、我國新動能培育成長正在駛入快車道
當前,我國經濟“三期疊加”特徵更加明顯,在勞動力低成本優勢逐漸喪失、資源環境壓力加大、低端產能過剩和高端產能供給不足並存、中低端產業向周邊國家分流和中高端產業向發達國家回流的背景下,加快培育和匯聚支撐經濟中高速增長的新動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這既是我國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更是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歷史機遇的主動選擇。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黨中央、國務院及時實施了“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中國製造2025”、“網際網路+”行動計劃、“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有效推動了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新動能加快積蓄和蓬勃發展。一是作為新動能核心的技術創新不斷取得重大突破。在載入航太、探月工程、載入深潛、超級電腦、百萬千瓦級核電裝備、大型飛機、高速軌道交通、雲計算、基因測序等核心領域,突破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並進入世界先進行列。自主開發的核心資訊安全晶片TD-LTE-Advanced,被國際電信聯盟確定為第四代行動通訊國際標準,“物聯網概述”成為ITU發佈的第一個物聯網國際標準。二是新技術應用衍生大量新的商業模式和新業態。例如,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資訊技術在經濟社會領域加速應用滲透,催生了電子商務、網約車、網際網路金融、遠端醫療、線上教育等。2015年網路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3.9萬億元,較上年增長33.9%,去年繼續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僅 “雙11”全網交易額就突破1800億元;網約車市場保持年均50%以上的增速,2016年上半年用戶數達1.59億人。三是一批新興產業快速成長,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與日俱增。2015年,新一代資訊技術、節能環保、新能源、生物醫藥等7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8%,比2010年的4%提高了4個百分點,正在成為引領產業邁向中高端、助力經濟中高速增長的重要力量。
二、新動能潛力釋放仍然面臨制度掣肘和監管障礙
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是我國培育壯大新動能的關鍵時期,具備諸多優勢條件,主要包括:創新驅動發展已成為全社會共識,“雙創”熱潮方興未艾;研發投入力度不斷加大,成為世界第二大研發大國;擁有世界規模最大的人力人才資源,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專業人才有1.7億人;市場規模居全球第二,是最具活力和成長性的新興市場,等等。
同時,也要看到,現有制度框架、政策措施和監管方式不適應新動能培育壯大的要求。一是法律法規和制度建設存在真空地帶,一些新技術新業態健康發展得不到法律和制度保障。例如,電子商務發展已有多年,但目前仍缺少專門規範電子支付的法律法規,導致在處理糾紛時缺乏相關依據;幹細胞領域法律法規的不配套、體制機制的不健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幹細胞基礎研究和產業化,龐大的潛在需求無法及時轉化為現實需求。二是體制改革滯後,新動能培育成長缺乏關鍵要素支撐。例如,高校教育資源和專業設置不符合新技術新產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導致高端製造、生物工程、資源環境、新能源、新材料、整合電路等領域人才缺口較大;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滯後,直接融資比重過低,金融供給創新不足,輕資產、知識化的創新型企業難以得到傳統金融的支援;智慧財產權保護執法不嚴,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渠道不暢,嚴重制約企業家和科技人員創新積極性。三是監管創新不足,新動能發展壯大受到老監管模式約束。例如,有企業反映,在通用航空領域仍然沿用傳統管理思維,在安全管理方面通過對無人機強制加裝收費硬體來實現監管;電信、文化、教育、醫療等領域準入難、門檻高的傳統審批管理模式仍然存在,網約車、遠端醫療、線上教育等分享經濟領域用“老辦法”管理“新事物”的問題仍然突出。
三、加快推進有利於新動能培育壯大的制度創新
新動能培育壯大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久久為功的心態,不能急於求成,必須尊重客觀規律,做好長遠戰略考量。要把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和兩個一百年建設目標,以及搶佔新一輪科技產業革命制高點的戰略目標結合起來,近期要緊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線,著力破除制約新動能積蓄壯大的制度障礙,中遠期則要從基礎做起,全面夯實科技、人才、設施和市場等支撐條件。
(一)著力破除制約新動能培育壯大的制度藩籬
新動能發展壯大需要打破傳統制度的枷鎖,需要政府採取底線監管思路,簡化行政審批程式,及時清理不合理的規章制度,營造開放包容、鼓勵創新的發展環境。針對目前新技術新產業發展過程中,有關行業監管和法律法規不適應、滯後於、甚至是束縛其發展等問題,必須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優化創新發展環境,特別是加快探索推行負面清單或產業準入的審管分離制度,推進政府和公共資訊資源的開放共用,破除限制新技術新產業發展的不合理準入障礙。針對新動能知識密集度高、跨界交叉融合等特徵,加快建立權責清晰、資訊共用、聯合懲戒的協調管理新模式。
(二)加快構建有利於新動能匯聚發展的體制環境
一是加快建設有利於激勵創新的公平競爭市場環境。改革產業準入和監管制度,將前置審批為主變為技術政策和法規監管為主。明確並逐步提高生產環節和市場準入的環境指標、能耗水耗指標、品質指標和安全指標。二是要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加快完善適應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知識產業保護辦法,嚴格落實新修訂的科技成果轉化法,切實保護髮明者的經濟權益。面向新業態、新模式和新產品快速涌現的現實需求,建立針對新業態智慧財產權保護和商業模式創新保護的快速反應機制。三是進一步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加快塑造強大的包容性和創新創業基因,激勵敢於創新創業的企業家精神,為經濟發展注入開放、包容、多元的核心文化和靈魂,進而吸引更多的技術達人和創新創業者匯聚到新興經濟領域,形成強大的發展動能。
(三)強化技術資金人才等政策支援
良好的技術資金人才支撐是新動能發展壯大的關鍵因素。為此,一是強化技術經濟政策支援。圍繞加大重點領域關鍵技術扶持、建立產業創新網路、強化標準建設等方面完善技術經濟扶持政策,及時把握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和趨勢,在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航空航太設備製造、軌道交通裝備製造、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機器人及智慧製造和環保與新能源裝備製造等領域,組建一批國家級創新中心,著力攻克一批重大關鍵技術。二是加大資金支援力度。加大國家新興產業創投計劃對新技術新產業發展的支援力度,推動設立一批天使投資和風險投資機構。對於由財政出資的創業投資和風險投資,研究取消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等業績考核任務和指標,提升其支援新產業新業態發展力度。三是加快培育引進急需人才。瞄準束縛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實施更具競爭力的人才培養和引進政策,加快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和新經濟發展緊缺的專業人才培養,為新動能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需要注意的是,要適應新時期產業政策轉型的新要求,推動政府支援方式從選冠軍向培育產生冠軍的環境轉變,更多采取環境營造和事後補助、獎勵等方式強化技術資金人才等要素支援新動能發展的力度。(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 黃漢權 姜江)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