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陳吉寧: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 留住綠水青山

2017年02月09日 11:00:1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2月9日電 環保部網站今日刊發環保部部長陳吉寧署名文章《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 為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家園》。文章指出,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是留住綠水青山的戰略舉措,是提高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有效手段,是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重大支撐。

  文章提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進步,但生態環境保護總體滯後於經濟社會發展,“山水林田湖”被人為地割裂開來,生態空間被大量擠佔,生態系統退化,生態產品供給能力下降,生態安全形勢嚴峻,生態問題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制約和突出短板。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將生態空間範圍內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的區域加以強制性嚴格保護,對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推動綠色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新社記者 陳超 攝

  文章指出,近日,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若干意見》突出體現“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遵循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改革思路,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目的是加快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包括引言和四個部分,共19條。領會好、把握準《若干意見》的要義和總體部署,才能執行好、落實好。

  一要牢牢把握總體要求。《若干意見》提出,要以改善生態環境品質為核心,以保障和維護生態功能為主線,實現一條紅線管控重要生態空間。“一條紅線”是指將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森林、草原、濕地、海洋等生態空間,統一劃入生態保護紅線,最終形成生態保護紅線全國“一張圖”。《若干意見》要求,要牢固樹立底線意識,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維護國家生態安全。《若干意見》明確,2017年,京津冀區域、長江經濟帶沿線各省(市)劃定生態保護紅線;2018年,各省(區、市)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2020年,全面完成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基本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制度。

  二要準確界定紅線範圍。《若干意見》從宏觀上明確了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範圍。從空間分佈上看,生態保護紅線是“兩屏三帶”為主體的陸地生態安全格局和“一帶一鏈多點”的海洋生態安全格局的核心部分;從保護類型上看,涵蓋所有的國家級、省級禁止開發區域以及有必要嚴格保護的其他各類保護地;從功能組成上看,包括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維護、水土保持、防風固沙、海岸生態穩定等生態功能重要區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鹽漬化等生態環境敏感脆弱區域。

  三要嚴格落實主體責任。針對劃定責任,《若干意見》明確國家層面做好頂層設計,出臺技術規範,組織技術審核,批准省(區、市)生態保護紅線方案;省(區、市)是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主體,組織做好劃定工作,並將生態保護紅線落實到具體地塊,勘界定標。針對嚴守責任,《若干意見》提出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負起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屬地管理責任;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加強監督管理,做好指導協調、日常巡護和執法監督,共守生態保護紅線。

  四要加快制定配套措施。《若干意見》按照事前、事中、事後的全過程管理方式,提出了加快健全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配套措施。“事前”明確生態保護紅線在國土空間的優先地位,將生態保護紅線作為空間規劃編制的基礎,強調生態保護紅線對於空間開發的底線作用。“事中”通過建立監測網路和監管平臺,強化執法監督,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實現過程嚴管。“事後”強化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對於保護好的,加大生態保護補償力度;對於造成破壞的,嚴格追究責任,實現獎懲結合。

  《文章》強調,改革貴在創新,成效重在落實。要有重點、有步驟地推進實施《若干意見》,確保生態保護紅線既劃得實、能落地,又守得住、有權威。

  一是加快劃定和落地。抓緊組織制定《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技術指南》,明確劃定標準,統一評估方法,解決在哪劃、怎麼劃問題。把生態保護紅線邊界在圖上標示清楚,確定拐點坐標,落實到具體地塊,確保邊界清晰,便於管理;樹立統一規範的標識標牌,讓公眾看得見,既是宣傳,也是警示。

  二是建設監管平臺。按照《若干意見》要求,加快建立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運用遙感監測、大數據、雲計算等手段,及時預警生態風險和發現破壞生態保護紅線行為,實現全天候、實時化、常態化生態監管。

  三是加強執法監督。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常態化執法機制,及時發現和嚴肅處理違法行為。加快出臺生態保護紅線績效考核和責任追究辦法,對造成生態保護紅線破壞和導致嚴重後果的部門、地方、單位及有關責任人依紀依法追究責任。

  四是強化組織保障。儘快建立跨部門工作協調機制,明確“路線圖”“時間表”。各地要認真抓好組織實施,確定關鍵時間節點,儘快開展劃定和落地。推動生態保護紅線有關立法,做好生態保護紅線與空間規劃體系、生態保護補償等制度改革的統籌銜接。鼓勵公眾參與,推進信息公開,構建全社會共同保護的良好格局,形成保護合力。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