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圖:張芳曼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做好2017年經濟工作,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握好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確保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努力提高經濟運作品質和效益;確保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得到深化,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有效進展。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五次會議
(2017年2月28日)
“去年經濟發展結果是比較好的,體現了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總特點是緩中趨穩、穩中向好。”3月6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召開記者會,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對2016年經濟增速放緩作出回應。當天,發改委副主任張勇、寧吉喆一同出席,圍繞2017年經濟走勢等經濟社會發展與宏觀調控等回應關切。
GDP目標既有必要也能實現
2016年,我國經濟增速為6.7%。從去年當年看,全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314萬人、減貧1240萬人,價格走勢非常平穩,都益於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從發展階段看,經濟增長從高速向中高速轉變,而每年經濟增量和上年比都在增加,為深化供給側改革創造了條件;從國際上看,2016年中國經濟總量佔全球經濟總量15%左右,經濟增量佔全球經濟增量比重超過30%,“這是很了不起的成績”。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國內生產總值預期增長目標為6.5%左右。何立峰表示,這一目標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必要性方面,當前經濟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大體可創造就業崗位170萬人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齊民生短板,也需要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去年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為今年發展奠定了比較紮實的基礎。”
大力促進和振興實體經濟
實體經濟是發展的根基。有論調認為,我國實體經濟生存壓力加大,出現脫實向虛苗頭。
“既有長期積累形成的供給品質效率不高等結構性問題,也有市場環境不完善等機制性障礙,還有全球產業格局深度調整,國際產業同質化競爭非常激烈的外部壓力等問題。”談及實體經濟面臨的困難,張勇分析。
為支援和振興實體經濟,發改委將著力補齊短板,增加有效供給,加強計量、標準、認證、認可制度建設,促進企業品質升級;著力進一步簡政放權,減輕企業負擔,使其能夠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更好發展等。
“虛擬經濟產生於實體經濟,也要服務於實體經濟,這個原則不能變。政府在制定政策措施時,要始終堅持和貫徹這個原則。”張勇說。
將防範化解煤電產能過剩
2017年,去產能工作仍位列供給側改革任務之首,要再壓減鋼鐵產能5000萬噸左右,退出煤炭產能1.5億噸以上。
“這是一個很大的數量,體現了中國政府去產能的堅定決心。”寧吉喆分析,當前我國鋼鐵產能為11億噸左右,年表觀消費量為8億噸,產能利用率為70%多,有一定過剩;今年再去掉5000萬噸,產能只剩10億噸,產能利用率能達80%,在市場經濟下是正常水準。
“要下定決心把落後、多餘產能去掉,才能使鋼鐵、煤炭行業浴火重生,提高企業集中度、生產效率、生產水準、現代化水準,同時也更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原材料和能源的需要,還可以改善生態環境。”寧吉喆說。
2017年,去產能還將擴大到煤電行業。到去年底,我國電力裝機總容量已經達到15億千瓦,雖然每人平均發電裝機容量與發達國家比還有差距,但目前看產能相對富餘,“要把防範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任務堅定不移地推進下去。”
此外,有色、建材等行業也存在產能富餘現象,“但這些領域市場化程度都比較高,要通過市場化、法治化手段推進去產能。”
民間投資增速不高但總量不小
目前,我國非公經濟創造了80%左右的就業、50%以上的稅收。然而,2016年我國民間投資增速僅為3.2%,相比2015年下滑較大。原因何在?
張勇認為,對這個問題要分兩方面看:一方面,增速下降有其客觀合理性。“民營經濟本身就是在市場經濟中發展起來的,對市場反應最敏感”。另一方面,主觀上政府部門更要看到在政府服務、市場準入等方面還有問題需要解決。
去年民間投資雖然增速不高,但總量並不小,整個民間投資約36.5萬億元,凈增1萬億以上,佔全社會投資61.2%。民間投資在促進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中起著重要支撐作用,中央各項措施正在見效,“去年8月後,民間投資增速就開始止跌回穩。”
下一步將繼續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支援PPP。去年以來,有1400個已公示社會資本方中標人的項目通過PPP方式進行投資。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