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代表委員熱議“粵港澳大灣區”:共用優勢 輻射全國

2017年03月07日 15:06:38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北京3月7日電 (記者 楊程晨 王恩博)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及“粵港澳大灣區”概念,引發兩會期間來自粵港澳地區的代表委員熱議。

  何謂粵港澳大灣區?廣東省發改委主任何寧卡代表說,這是由廣州、深圳、珠海等廣東九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區組成,經濟發達活躍,產業結構高級化,並已初具國際競爭力的城市群。

  多位代表委員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認為,此概念被納入政府工作報告,粵港澳三地應儘早在具體事務上達成共識,出臺政策、執行細則。

  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三地統籌制度設計亟待確定

  毫無疑問,港珠澳大橋、港深高鐵將進一步便利粵港澳交通,也是打造城市群的重要條件。但需看到,三地社會制度、行政管治存在差異,統籌優化城市群佈局的制度設計已成當務之急。

  對此,澳門萬國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劉雅煌委員指出,可考慮建立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建設統籌協調機制,打破分制管理思維、提高基建效率、避免重復建設。具體而言,制定港珠澳大橋綜合開發規劃時間表、聘請第三方團隊評估監督,保證規劃的順利制定和實施。

  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馬化騰代表說,粵港澳地區是世界重要的科技產業、金融服務業、航運物流和製造業中心,擁有較完備的創新鏈、產業鏈和供應鏈,可實現“一條龍”創新過程。他建議,設立粵港澳科技灣區常態化合作機制,共同制定三地科技創新政策。

  優勢共用域內資源輻射全國

  全國政協常委、香港廣東社團總會主席陳永棋認為,香港擁有完備的金融制度,帶動大灣區經濟發展的關鍵在於實現粵港澳金融平臺對接。

  對此,何寧卡提出,培育粵港澳金融合作新平臺,擴大內地與港澳金融市場要素雙向開放與聯通,形成以香港為龍頭,以珠三角和澳門為依託,以深圳前海和珠海橫琴為節點的大灣區金融核心圈。

  優勢共用使粵港澳三地形成合力,資源互補。港府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主席黃友嘉代表指出,剛落成的落馬洲河套地區創新及科技園就是個例子:一方面為港人提供創科平臺;另一方面,也為深圳高科技企業提供專業人才,助其打入國際市場。

  陳永棋還認為,大灣區的發展成果還將輻射全國。他舉例說,現在許多內地居民選擇去香港就診;粵港澳城市群一旦形成,不僅提高域內醫療整體水準,還能讓更多省區的患者既享受優質醫療,又降低就醫成本。

  優質生活資源尚待持續開發

  語言相通、生活習慣相似,大灣區打造優質生活圈具有先天優勢。實際上,過著“下班回廣東,上班去港澳”式生活的居民大有人在,粵港澳生活圈早已在大灣區概念誕生前“默默”形成。

  由此,諸多民生議題的解決迫在眉睫。澳門鏡湖醫院名譽顧問梁玉華代表就提出,鋻於目前在廣東省就業、就學、養老的居民日益增多,期待儘早出臺滿足兩地共同需求的對接政策。

  “交通便捷使跨地域出行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香港中旅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副主席盧瑞安代表說,包括粵澳在內的大部分遊客赴港仍是“買買買”,香港旅遊尚待持續開發。實際上,大嶼山、西貢等地擁有豐富的自然旅遊資源,特區政府雖已在綠色旅遊、郵輪旅遊方面邁出腳步,但還需“想辦法”來滿足未來需求。

  盧瑞安還說,除珠三角外,廣東更多地區旅遊資源的開發對港澳居民同樣充滿吸引力。(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