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零時起,北京醫藥分開綜合改革正式實施,北京市3600多家醫療機構取消掛號費、診療費,取消藥品加成,設立醫事服務費,實施藥品陽光采購,同時435項醫療服務價格實現規範調整。《經濟參考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改革已全面落地,運作平穩有序。根據預測,通過配套取消藥品加成和藥品陽光采購,藥品價格平均降幅在20%左右。
落地 改革平穩過渡
4月8日起,北京市實施了以取消藥品加成、設立醫事服務費、調整醫療服務價格等為主要內容的醫改措施。
北京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參與醫藥分開綜合改革的醫療機構共3600多家,其中需要改造資訊系統的2605家醫療機構,已于4月8日6時前切換完畢且具備了開診條件,實現了醫療機構資訊系統100%切換成功,開診首日100%資訊系統運作正常。
此外,醫療服務沒有間斷。醫療機構門急診秩序正常,資訊切換沒有影響到患者的接診、檢查和治療。城六區114所政府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了先診療後結算服務新方式。醫改首日門急診藥佔比下降了7.7%。
北京市各醫療機構門診量大,醫改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但醫改新政首日,記者在多家醫院採訪時發現就診秩序平穩。這一局面的獲得與北京市醫衛部門作出的不懈努力密不可分。自3月22日醫改方案公佈後,醫療機構不僅進行了多次演練,還推出了多項便民舉措。
比如,宣武醫院利用全媒體廣泛進行醫改政策宣傳,設計製作了醫改橫幅、折頁、展架、窗口貼等患者告知物料8萬餘份,免費發放,方便患者隨時隨地了解政策。設立“醫藥分開綜合改革政策諮詢服務台”,為患者答疑解惑。此外,還成立了宣武醫院“醫改小太陽”隊伍,從醫改之日起在一線為患者答疑解惑,促進改革與改善同步。
記者在北京市豐台區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看到,醫改後,社區醫療機構與大醫院在可採購的藥品品種上實現了統一,前期市人力社保局也出臺了社區醫院與大醫院的醫保報銷目錄統一的政策。同時,根據豐台區政策,醫聯體模式下的三級醫院專家到社區機構坐診也將統一按照社區衛生機構的收費標準執行,以引領更多的患者前往社區就醫,促進分級診療的推進。
紅利 百姓獲得感加強
對患者而言,北京醫改改變了以往的就醫體驗,其中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醫事服務費的設立和藥價、檢查費用的降低。
對於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6醫院就診的曲大爺來說,對改革的認識經歷了從“困惑”到“理解”的過程。曲大爺八十多歲的老伴患有糖尿病,他定期來醫院給老伴拿藥。8日一大早,曲大爺像往常一樣拿著一元硬幣來掛號,卻被告知要交10元醫事服務費時,他納悶了,“不是沒有掛號費了麼?現在不但沒取消,怎麼還變成了原來的十倍?”
工作人員為曲大爺算了一筆賬:氯沙坦鉀片原來價格45.8元一盒,8盒共計366.4元;醫改後這種藥的價格為每盒37.9元,8盒共計303.2元,這樣算下來總共節省了63元。這樣一算,曲大爺緊皺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了。
對於藥價的降低,在社區醫院就診的患者也有體會。今年62歲齊女士患有高血脂症,她住在西城區德勝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附近,每個月都來社區中心開藥。“一盒立普妥便宜了19塊錢,現在55元一盒,我一個月吃四盒。我們退休工人錢本來不多,藥費降下來挺好的。”齊女士還告訴記者:“我看病首選社區醫院,今年初簽了家庭醫生,很方便,服務態度也好,還指導我用藥,有社區看不了的病時再去其他醫院。”
與藥費相比,CT等大型檢查費用的降低,給患者帶來的獲得感更為直接。在天壇醫院的退費窗口,共有74名患者帶著預約檢查單據前來退費。天壇醫院醫務處處長姜悅告訴記者,新政後頭部CT掃描從180元降為135元、磁共振成像從850元降為400至600元,PET/CT從10000元降為7000元,“醫改前按照原價預約的患者,帶著收費單據來可直接退還差價,享受調整後的新價格。”
對於北京改革,醫衛工作者也普遍表示支援。“醫師服務費調整是利好,取消藥品加成對我們的影響比較小。”北醫三院經營管理辦公室管理研究員金昌曉說,醫院去年的藥佔比約為38%,不算高;門急診量比較大,2015年是421萬人,2016年426萬人,按照2015年的數據測算,取消藥品加成後實現平移沒有問題。
“435項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我們單位涉及其中的140種,絕大部分治療類的都是上調,這讓基層更有動力和積極性。”北京市西城區德勝街道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韓琤琤說,取消藥品加成,要求我們提升除藥品之外的診斷治療能力。為癌症病人換藥,處理癌性破潰對醫護人員技術要求較高。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後,這類服務的勞動價值更受肯定,醫護人員更有動力去加強學習、提高技能,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務。
實效 藥價降幅將達兩成
徹底破除“以藥補醫”,全面構建科學補償機制,是深化醫改的重中之重。它既涉及深刻的利益調整,又涉及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改革,被稱為是今年最難啃的“硬骨頭”,也是醫改重頭戲。根據目前確立的時間表,2017年,全國各級各類公立醫院將全面推開綜合改革,全部取消藥品加成,試點城市公立醫院藥佔比(不含中藥飲片)總體降到30%左右,百元醫療收入(不含藥品收入)中消耗的衛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公立醫院醫療費用控制監測和考核機制逐步建立健全,全國公立醫院醫療費用增長幅度力爭降到10%以下。
在這一改革領域,除取消15%的藥品加成外,北京市政府搭建的網上藥品陽光采購平臺也在4月8日同步啟動。目前,陽光采購平臺上有7000多種藥品,供北京市4000多家醫療機構競爭議價,供應基本平穩。截至4月8日16:00,首日藥品採購節約費用751.3萬元,降幅達7.8%。而根據此前預測,通過配套取消藥品加成和藥品陽光采購,藥品價格平均降幅在20%左右。
以此為基礎,據衛計委測算,改革後全市醫療費用總量基本平衡,患者費用負擔總體沒有增加,門診患者次均費用平均降幅為5.11%,住院患者例均費用平均漲幅為2.53%。短期看,不同患者費用有升有降,不太均衡,但從長期看,通過醫療服務的調整和規範,最終讓百姓受益。
“取消藥品加成是我們選擇的道路,設立醫事服務費、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取消藥品加成,這三件事全部進行,這是北京特殊的結構造成的。”北京市衛生計生委主任方來英錶示,改革目的是調整醫療機構補償機制,由過去的3項調整成現在的2項,從制度設計上減少、遏制醫療機構在藥品上獲利逐利,使醫療服務更加規範。
方來英錶示,我們更多通過制度設計,使醫療服務更加規範、過度醫療被抑制、不合理處方被抑制、藥佔比下降,這些獲益可能比價格變化更為突出,反過來又會促使醫療服務成本降低。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