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從歷史深處走來 向美好未來延伸——記進入務實合作新階段的“一帶一路”
新華社記者 劉穎
“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千百年來,絲綢之路精神薪火相傳。
自2013年秋天中國領導人提出倡議以來,在絲路精神指引下,“一帶一路”建設實現了從理論設想到創新實踐的重大跨越,進入全面推進務實合作的新階段。
猶如各國合力鋪築的一條陽光大道,從中華文明歷史深處走來的“一帶一路”,正承載著世界期盼,延伸向美好未來。
心相交——互鑒共進之路
4月27日,中國與希臘文化交流和文化產業合作年在雅典啟動。中希兩國政府部門代表、文化和新聞界嘉賓近200人出席啟動儀式。
希臘,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中國,是東方文明的搖籃。一條穿越時間和空間的絲綢之路,成為自古以來將希臘和中國聯繫起來的紐帶。
就在數天前,也在雅典,中國、希臘等10個文明古國的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人類原創型文明給當代社會帶來的有益啟示,推動古老文化傳統煥發出新的時代活力。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源自心相通。古絲綢之路上,中華文明、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和歐洲文明交相輝映。新時代下,東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鑒,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中得到傳承和發揚。
4月20日,中國影視劇展播簽約及開播儀式在摩洛哥第一大城市卡薩布蘭卡舉行。4月24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匈牙利文版首發式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舉行。
在中國影視劇贏得國外青睞、中國書籍暢銷海外的同時,中華文化中和而不同、多元包容的價值觀得到越來越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民眾的共鳴和認同。
據統計,截至2016年底,中國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訂了300多個政府間文化交流合作協定、執行計劃及互設文化中心協定,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了11個中國文化中心。
與此同時,聚焦“一帶一路”主題的國際藝術節、博覽會、國際論壇等人文交流如火如荼;越來越多的學術專著將眼光投向“一帶一路”建設、沿線文化遺產保護等人文合作領域;根據規劃,中國將擴大中國政府獎學金資助規模,設立“絲綢之路”中國政府獎學金,每年資助1萬名沿線國家新生來華學習或研修……
觀察人士認為,“一帶一路”正在促進構建一個相互欣賞、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世界文明對話與交流的新生態,為打開“一帶一路”經濟合作之門奠定了堅實基礎。
利共用——合作共贏之路
4月21日,首列由西安駛往布達佩斯的中歐班列在運作9300公里後抵達終點。本次中歐班列4月1日駛離西安,經由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途經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和斯洛伐克,最終抵達匈牙利。
剛好一天之前,中國、白俄羅斯、德國、哈薩克、蒙古、波蘭、俄羅斯七國鐵路部門簽署《關於深化中歐班列合作協議》,為中歐班列的開行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機制保障。
截至目前,中歐班列已累計開行3000多列,國內開行城市已達27個,覆蓋21個省區市,到達歐洲11個國家的28個城市。義烏的小商品、哈薩克的鉀肥、德國的汽車……通過跨越萬里的“鋼鐵絲路”,中歐班列見證著越來越多的貨物往來和繁榮商機,讓沿線各國民眾享受著“大共用經濟”的紅利。
中歐班列是“一帶一路”建設的一個縮影。三年多來,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國與沿線國家共同探尋經濟利益的“最大公約數”,在基礎設施聯通、產能合作、貿易、投資、金融等各方面共用合作成果:
——陸海廊道建設進展顯著。巴基斯坦喀喇崑崙公路二期、卡拉奇高速公路、中老鐵路、雅萬高鐵已開工建設。斯里蘭卡科倫坡港口城已具雛形,希臘比雷埃夫斯港股權收購項目完全交割。
——產能合作迅速推進。中國同近20個國家開展了機制化產能合作,與哈薩克的產能合作尤具典範意義,確定了51個重點項目,總金額達到270億美元,一大批重大項目開花結果。
——貿易投資蓬勃發展。僅在去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達到6.3萬億元人民幣,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超過145億美元。
——金融支撐基本到位。中方發起的亞投行開業運營,成員總規模擴大到70個;絲路基金首批投資項目已正式啟動,實際撥付投資金額已達53億美元。
……
在世界經濟不確定性增加,增長動能不足的背景下,“一帶一路”倡議下的經濟合作進展為全球帶來增長亮色,激發全球增長動能,合作共贏模式深受各方好評。
4月27日,希臘總理齊普拉斯在會見中國貴賓時說,願以建設“一帶一路”為契機,推動中希兩國在經貿、投資等領域合作取得更多成果。
“‘一帶一路’倡議最大的吸引力在於不但有利於中國的發展,更使參與國受益良多,”西班牙駐華大使瓦倫西亞如此評價。
益久遠——持久發展之路
再過十幾天,北京將迎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多國政要將齊聚中國,共商良策,共建更廣闊未來。
正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副教授李明江所說,“一帶一路”倡議是一個宏大的構想,需要有一套專門的機構、機制來推動。舉辦論壇可以引導下一步的合作,推進項目落實。
三年多的實踐已經證明,“一帶一路”逐漸形成廣泛國際合作共識。截至目前,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響應支援,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合作協議。包括蒙古國“草原之路”、哈薩克“光明之路”、俄羅斯“歐亞經濟聯盟”、歐洲“容克計劃”等,許多沿線國家和地區把本國和區域的發展戰略與中國對接。
各國合力鋪築的“一帶一路”,不僅是交流互鑒之路,是合作共贏之路,更是一條著眼于未來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去年11月,聯合國大會首次在決議中寫入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決議得到193個會員國的一致贊同。
今年3月,聯合國安理會首次在決議中載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呼籲通過“一帶一路”建設等加強區域經濟合作,敦促各方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安全保障環境,加強發展政策戰略對接,推進互聯互通務實合作。
“一帶一路”倡議具有包容性,“這種創新的跨地區合作形式將帶來真正的利益均衡”,德國前駐華大使施明賢評論道。
東牽亞太經濟圈,西接歐洲經濟圈,穿越非洲、環連亞歐,“一帶一路”建設讓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被遺忘的角落”重新回到歷史的聚光燈下,幫助它們接入到全球化的大網。
值得一提的是,“一帶一路”建設涉及領域正在進一步延伸。觀察人士指出,“一帶一路”的影響和意義早已不限于歐亞大陸,不限于沿線國家,而是具有劃時代的全球意義,所有志同道合的國家和地區都可以參與到“一帶一路”中來。
正如希臘總統帕夫洛普洛斯所說,即將在北京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具有全球性意義,證明在新的歷史時期,中國將在推進世界和諧共存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參與記者:陳佔傑、楊永前、盧蘇燕)
[責任編輯:黃露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