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共建“一帶一路”:理念、實踐與中國的貢獻

2017年05月11日 07:09:52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5月10日電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10日發佈《共建“一帶一路”:理念、實踐與中國的貢獻》。全文如下:

  共建“一帶一路”:理念、實踐與中國的貢獻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2017年5月

  目錄

  前言

  一、時代呼喚:從理念到藍圖

  二、合作框架:從方案到實踐

  三、合作領域:從經濟到人文

  四、合作機制:從官方到民間

  五、願景展望:從現實到未來

  結束語

  前言

  2013年9月和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下簡稱“一帶一路”)倡議,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和有關國家的積極響應。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借用古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融入了新的時代內涵,既是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體系,實現多元、自主、平衡和可持續發展的中國方案;也是深化區域合作,加強文明交流互鑒,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的中國主張;更體現了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對推動國際經濟治理體系朝著公平、公正、合理方向發展的責任擔當。

  值此“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之際,作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發起者,中國發表《共建“一帶一路”:理念、實踐與中國的貢獻》,以期增進國際社會對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進一步了解,展示共建“一帶一路”的豐富成果,增進各國戰略互信和對話合作,為攜手打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一、時代呼喚:從理念到藍圖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區域一體化激發出強大的生產潛力,科技進步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和生活效率,人類在物質和精神財富的創造方面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與此同時,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各國之間的利益紐帶不斷密切,共同面臨的挑戰也日益增多: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傳統增長引擎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減弱;全球化面臨新的艱難險阻,符合全人類利益的開放合作理念面臨威脅;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未能反映客觀變化,體制機製革新進展緩慢;發達經濟體進入後工業化階段,一些發展中國家卻尚未開啟現代化的大門;全球貿易投資體系有待完善,互利共贏的全球價值鏈尚未成型;相當多的國家基礎設施不足,區域、次區域發展面臨瓶頸制約。面對困難挑戰,唯有加強合作才是根本出路,正基於此,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倡議。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促進全球和平合作和共同發展的中國方案。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是所有國家不分大小、貧富,平等相待共同參與的合作;是公開、透明、開放,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增添正能量的合作;是傳承絲綢之路精神,追求互利共贏和優勢互補的合作;是各國共商共建共用,共同打造全球經濟治理新體系的合作;是推動要素高效流動和市場深度融合,實現多元、自主、平衡和可持續發展的合作;是推動地區發展,促進繁榮穩定,擴大文明對話和互學互鑒的合作。

  中國願意將自身發展形成的經驗和基礎,與各國的發展意願和比較優勢結合起來,以共建“一帶一路”作為重要契機和合作平臺,促進各國加強經濟政策協調,提高互聯互通水準,開展更大範圍、更高水準、更深層次的雙多邊合作,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新型合作架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其平等包容的外在特徵和契合實際的內在特點,體現了包括中國在內的“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共同利益,是面向未來的國際合作新共識,展現了中國夢與世界夢相互聯通,各國攜手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願景。

  為推動理念變為現實,2015年3月,中國政府授權有關部門對外發佈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提出了共建“一帶一路”的頂層設計框架,為共建“一帶一路”的未來描繪了宏偉藍圖。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