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體現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2017年05月17日 16:06:29  來源:南京日報
字號:    

  (原標題:體現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編者按

  今年是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年。為營造迎接黨的十九大召開的濃厚氛圍,即日起,本報開設“砥礪奮進的五年·專家筆談”欄目,充分展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走過的不平凡歷程,展示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卓越能力和取得的非凡成就;深入宣傳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引導廣大黨員幹部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深入宣傳闡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重大意義、科學內涵和核心要義,展現其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和時代感召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代中國共產黨人,成功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實踐新局面新境界,形成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所有這一切集中體現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充分彰顯出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格、實踐品格與時代品格,是中國共產黨的理論新飛躍、行動新指南、鬥爭新武器。

  我們該如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引導廣大黨員幹部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如何深入學習認識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重大意義、科學內涵和核心要義,展現其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和時代感召力?請看專家們給出的解答。

  >>>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鮮明亮點

  “補齊發展短板”是治國理政的一個鮮明亮點

  中央黨校副教育長兼哲學部主任、教授韓慶祥: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這段時間,黨中央歷經艱辛、冷靜觀察、充滿自信、沉著應對、運籌帷幄、補齊短板、積極作為,進而取得了較大成就。可以說,“補齊發展短板”是黨中央治國理政的一個鮮明亮點。

  發揮比較優勢、克服發展軟肋、打牢發展支點,是闖過難關的秘笈所在。破解難題、建構秩序、唱響中國,是黨中央治國理政取得較大成功的哲學智慧。黨的十八大以來,為凝聚力量、攻堅克難,積極有效應對各種矛盾、問題、難題、風險和挑戰,黨中央勵精圖治、殫精竭慮,敢於擔當,具有戰略定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運用戰略辯證法,樹立問題意識、目標導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樹立並落實五大發展理念,要具有“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和釘釘子精神的剛性執行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形成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都是針對“問題”而展開,朝著“目標”而努力,圍繞“人民中心”而導航,運用“理念”來引領,憑藉“戰略佈局”來聚力,緊盯“落實”而實踐。圍繞“問題”、“目標”、“理念”、“價值觀”、 “戰略佈局”和“實踐”,習近平總書記在講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強調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等“四個自信”,目的在於堅守心理防線、精神防線和思想防線,堅守心理、精神和思想上的“鋼鐵長城”。圍繞打鐵還需自身硬,針對“四種危險”,黨中央注重硬在精神、硬在能力、硬在作風、硬在純潔,並在作風建設上注重從嚴格落實“八項規定”精神、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貫徹落實一系列“準則”和“條例”等方面入手。

  承載著全黨的重托和全國各族人民的期望,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充分清醒地認識到所擔負的重大責任,強調要具有為民族擔當、為人民擔當、為黨擔當、為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擔當等“四種擔當”精神;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特別注重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亦即“四大抓手”;充分認識到要把國家治理好,就必須努力夯實黨、人民、經濟和軍事等治國理政的“四大支柱”。為建構一種良性社會發展新秩序,黨中央強調要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使人們在社會中能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和諧相處。為彰顯“中國元素”,樹立“中國形象”,堅定“中國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努力實現中國夢。

  >>>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新發展理念

  全力踐行新發展理念 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

  江蘇省委《群眾》雜誌社副總編、南京大學兼職教授、博導李程驊:偉大的時代需要偉大的發展理念,偉大的發展理念引領偉大的發展實踐。黨的十八大以來形成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是一個系統整合的有機整體,是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新認識,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新發展,是對今後發展實踐上的新要求,明確了我國實現更高品質、更加協調、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路徑。

  新發展理念是指揮棒,統領我國新一輪改革發展的新實踐,確保我國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併為實現第二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布陣築基。因此,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必須一體堅持、一體貫徹新發展理念,牢牢把控發展全局的主動權,並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讓理論與實踐相互促進、共同提升,不斷開拓發展的新境界。

  一是堅持新發展理念,牢牢掌控發展全局的主動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是我黨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形成的,凝聚著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入思考,體現了“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全黨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新的發展理念上來,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用,努力提高統籌貫徹新的發展理念能力和水準,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五大發展理念是不可分割的整體,相互聯繫、相互貫通、相互促進,要一體堅持、一體貫徹,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只有一體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才能在深刻的變革中掌控發展全局的主動權。

  二是堅持新發展理念,用好統領發展實踐的新指揮棒。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發展理念是針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世界經濟復蘇低迷開出的藥方,管全局、管根本、管長遠。新的發展理念就是指揮棒,要堅決貫徹。對不適應、不適合甚至違背新的發展理念的認識要立即調整,對不適應、不適合甚至違背新的發展理念的行為要堅決糾正,對不適應、不適合甚至違背新的發展理念的做法要徹底摒棄。應對經濟發展的新常態,用好統領發展實踐的新指揮棒,就是要在認識上、行為上和做法上,對標新發展理念,糾正過去長期推行的唯GDP、速度至上的等舊觀念,摒棄拼資源拼消耗、盲目攤大餅的老做法,糾正長期存在的重城市發展輕農村發展、重經濟增長輕民生保障的不平衡發展行為等等,由此推動發展方式、發展動力的徹底轉變。

  用好統領發展實踐的新指揮棒,首先是破除束縛創新的制度障礙,強化創新驅動的第一動力作用,從創新中尋求增長新動力,培育發展的新動能。用好統領發展實踐的新指揮棒,還要根據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和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針對我國經濟發展面對的主要矛盾正在由需求側轉向供給側,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把重點放在促進產能過剩有效化解,促進產業優化重組,降低企業成本,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等方面,著力提高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益。用好統領發展實踐的新指揮棒,在調存量改造提升傳統動能的同時,還必須加大力度擴有效增量,培育發展的新動能,拓展發展的新空間,把一體堅持、一體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到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的重點任務中。

  三是強化新發展理念的戰略引領,不斷開拓持續發展的新境界。

  新發展理念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新高度,是馬克思主義的當代中國政治經濟學,要將新發展理念的指揮棒管全局、管根本、管長遠,以確保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發展奇跡,在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同時,每人平均生產總值也進入了世界中等發達國家的行列。但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進入全球的創新型國家和科技強國的前列,還有很多難題和障礙去破解。只有樹立長週期的發展戰略,運用新發展理念來驅動創新、深化改革,培育源源不斷的新動能,才能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實現“第一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並在此後的又一個30年發展週期中,真正展現大國崛起的實力和風采,不斷開拓持續發展的新境界,如期建成現代化的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中國夢。

  強化新發展理念的戰略引領,應著重在國家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上,進一步強化創新在發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強化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的地位,讓科技創新上升為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強化新發展理念的戰略引領,還要體現在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的實踐行動上。強化新發展理念的戰略引領,還要注重國內和國際兩種資源的戰略統籌與利用,在新一輪全球化的進程中、新的國際秩序體系的構建中,通過“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全方位展現大國崛起的氣度、責任和價值追求。

  >>>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從嚴治黨

  探索管黨治黨規律的創新性發展

  南京市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王兵: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結合新形勢下全面從嚴治黨的特點與難題,進行深入思考和科學揭示,並及時把理論付諸實踐,既實現了對以往馬克思主義者從嚴治黨思想的傳承,又實現了把對從嚴治黨規律的認識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一是從“總體戰略”層面上來講,把執政黨的建設與黨的事業、國家發展“緊密關聯”。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的政績”、把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且居於重要位置,旗幟鮮明把執政黨建設地位給予更高層面的理論與實踐規劃。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治國理政中,實現共產主義是最高層面的理論規劃,中觀層面起上下承接樞紐作用的是加強黨的建設,微觀層面的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領域的建設。這一科學藍圖的規劃是以實踐為基點,從執政地位的高度,給黨的建設以科學定位,辯證地指明瞭黨的事業與黨的建設的關係,這是對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的重大貢獻。

  二是把理想信念放在從嚴治黨的“首要位置”,明確新形勢下黨員幹部理想信念的“標準手段”。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四個客觀標準,即能否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後,能否勤奮工作、廉潔奉公,能否為理想而奮不顧身去拼搏、去奮鬥、去獻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他還強調堅定理想信念要建立在對科學理論的“理性認同”上,建立在“歷史規律”的正確認識上,建立在對“基本國情”的準確把握上。這既深刻揭示了共產黨人的精神信仰與寄情上帝、託付來世的宗教信仰的本質區別,也為黨員幹部堅定理想信念指明瞭正確路徑。可見,習近平總書記堅定理想信念的內涵更具有“現實針對性”、更加“具體化”。在堅定理想信念手段方面,一方面通過群眾路線教育、“三嚴三實”以及“兩學一做”等教育活動堅定黨員幹部的理想信念;另一方面還創新黨內學習制度,加強督促檢查,把學習情況作為領導班子和黨員幹部考核的重要內容。

  三是以制度治黨為主線,構建從嚴治黨的治本體系。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從嚴治黨的鮮明特徵,也是對馬克思主義從嚴治黨思想的豐富與發展。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強調製度的科學性、體系化。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強調,最根本的是嚴格遵循執政黨建設規律進行制度建設,不斷增強黨內生活和黨的建設制度的嚴密性和科學性,既要有實體性制度,又要有程式性制度,既要明確規定怎麼辦,又要明確規定違反規定怎麼處理,減少制度執行的自由裁量空間,推進黨的建設的科學化、制度化、規範化。他還提出制定制度必須注重體系化,加強制度的配套銜接和整體建設。其次強調製度的執行力。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把制度約束作為剛性約束”,通過落實制度執行責任、完善制度執行的評估機制、健全制度執行的監督機制等方面來保障。再次強調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緊密結合。習近平總書記還指出,要使加強制度治黨的過程成為加強思想建黨的過程,也要使加強思想建黨的過程成為加強制度治黨的過程。黨員思想素質的提高為制定優良的制度及其執行奠定思想基礎;制度建設對思想教育起著導向和矯正的作用,對思想建設的成果起著凝結和固化的功效,而且,制度建設的過程實質上也是思想教育的過程,建章立制的每一步都有思想教育相伴隨。

  四是以凈化黨內生態為重要抓手,強調全面從嚴治黨要從黨內政治生活嚴起。

  在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上,我們黨通過的《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明確了“黨要管黨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管起,從嚴治黨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嚴起”。而且對於黨內政治生活內涵,《準則》已經建構起一個比較完整的組織體系。從組織學基本理論出發,《準則》實質上明確提出包括要聚焦關鍵少數的組織骨幹、發揮理想信念、構建良好黨內政治文化、嚴明紀律的組織效力、堅守黨的宗旨的組織價值、規範集體領導、黨內民主、選人用人的組織關係、嚴格批評與自我批評的組織生活、保證權力監督、拒腐防變的組織純潔。這一對黨內政治生活的完整系統論述無疑是對從嚴治黨規律的拓展和深化。

  五是堅持“治標”與“治本”互動結合,以科學的策略懲治和預防腐敗。

  黨的十八大後,反腐敗面臨著兩大現實難題:一是如何清除歷史上的腐敗存量,二是怎樣控制現實中的腐敗增量。這一特殊性決定中國的反腐敗鬥爭不可能一步到位,那麼其目標定位就理應遵循漸進主義原則。正是深諳實情,新一屆黨中央在上任之初就制定出“當前反腐要以治標為主,為治本贏得時間”的實踐策略。習近平總書記更多是治標與治本的“互動結合”,即“以治標推動治本、以治本推動治標”的舉措。“治標”即遏制腐敗蔓延的勢頭,控制腐敗增量。“治本”即《黨章》、《準則》、《條例》等方面的制度完善,通過深化改革體制機制,重構政治生態,打造良好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社會主義廉潔政治。反腐敗不能止步于遏制腐敗增量,還需要為清除腐敗存量創造條件,必須營造一個良好從政環境。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