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經濟日報社派出8位記者分赴8個貧困村,進行為期一個月的精準扶貧駐村調研採訪,第一時間發回的“金記者扶貧日記”系列報道在中國經濟網發佈後,引起廣泛關注。一篇篇日記從何誕生?記者們在村中的生活究竟怎樣?“金記者駐村扶貧·花絮”為您揭曉。
《貧困村“一畝地包菜能賣3600元”誇張嗎?》曬出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李華林詳細的採訪過程和筆記,解釋了:為何湖北坎子山村貧困戶代金濤一家“一畝地包菜能賣3600元,三畝地馬鈴薯能收入8000元,四畝地玉米能有2000元”。
文章在網上引發熱議。有網友點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紮實,也有網友提出疑問:收入這些,成本是多少?
看來,大家都很關心貧困山區鄉親們的生活。中國經濟網小編“微”連線正在坎子山村採訪的李華林,幫大家問清楚!
現在,大家弄明白了吧?想詳細了解坎子山村脫貧奔小康的具體做法,可以點擊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李華林的蹲點報道《湖北省鄖西縣坎子山村:鄉有人才顯其能》。
感謝大家對貧困鄉親們的關心!近年來,國家大力推動脫貧攻堅,效果是杠杠滴!中國經濟網小編告訴大家幾個令人振奮的數字:
僅去年一年,全國就有1240萬農村人口擺脫貧困,貧困地區農民的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實際增長8.4%。今年要力爭再讓至少1000萬人脫貧。
中西部22個省份向中央簽訂了“軍令狀”。貧困地區各級黨委和政府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抓扶貧。
相信在全國上下一心的努力下,鄉親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中國經濟網編輯 景遠)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