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30日電 題:國辦發文支援社會力量提供醫療服務,能否有效緩解看病難、看病貴?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審批手續互相“打架”、醫生非“自由人”、基本醫保難覆蓋……目前,社會辦醫往往遭遇各種政策“玻璃門”。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支援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的意見》,此舉能否緩解百姓“看病難”“看病貴”?
焦點一:簡化審批手續是否意味著降低辦醫門檻?
國辦印發的意見要求,簡化優化審批服務,積極推進一站受理、窗口服務、並聯審批,推廣網上審批。
國家衛生計生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趙琨說,簡化優化審批服務並不是降低社會辦醫標準和門檻,而是要通過簡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來營造公平競爭環境,支援和促進社會辦醫發展。
據中國非公醫療機構副會長兼秘書長郝德明介紹,截至2016年底,我國非公立醫院16004家,佔整個醫療機構總數的55%,診療人次佔比12.3%。與公立醫療機構相比,非公醫療機構服務總量不足公立醫療機構的五分之一,三級醫院僅有151家,整個行業仍處於小、弱、散醫療機構佔主導。
深圳博德嘉聯醫生集團醫療有限公司董事長林鋒說,醫療機構的審批需要工商、環保、稅務、消防的協同,各部門在審批管理中互為“前置審批”條件的現象屢見不鮮,審批手續互相“打架”,給社會辦醫帶來麻煩。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