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把握世界經濟發展新特徵

2017年07月15日 13:26:1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在不久前結束的二十國集團(G20)漢堡峰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當前國際經濟形勢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當前世界經濟出現向好勢頭,這是近年來最好的經濟形勢。同時,世界經濟中的深層次問題尚未解決,仍然面臨諸多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這一判斷把握住了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新特徵,為世界經濟早日走出困局提供了指向標。

  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增長“兩突出”的特徵十分明顯。一方面,在製造業與貿易的週期性復蘇以及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下,復蘇向好勢頭比較突出。特別是進入二季度以來,包括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經合組織(OECD)在內的多家機構調高了對今明兩年世界經濟增速的預期;另一方面,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發達經濟體經濟政策特別是貨幣政策不確定等風險對世界經濟復蘇的威脅程度加大的特徵也比較突出。不僅如此,經濟失衡引發系列發展問題,如地緣政治衝突、大國插手熱點地區和熱點問題等,這些問題相互糾纏、互為因果,成為全球經濟脆弱性增強的重要因素。

  從數據來看,上半年發達經濟體回暖態勢明顯,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走勢步調不一。

  主要發達經濟體中,美國一季度經濟增長按年率計算增長1.4%,高於預期,二季度增速也為市場所看好。歐元區經濟增速在上半年恢復至國際金融危機前水準。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6月中旬宣佈調高2017年至2019年歐元區經濟增長預測的舉措也表明,歐元區經濟穩健增長的勢頭已形成預期,對歐洲經濟增長的信心正在逐漸恢復。日本則經歷了2006年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經濟擴張。

  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走勢步調不一。中國經濟持續保持穩定增長,一季度經濟增長6.9%,主要經濟指標好于預期,經濟結構持續優化。俄羅斯在全球油價企穩回升和國內需求拉動雙重因素作用下,逐步走出衰退。印度經濟一季度增長6.1%,低於市場預期,同時印度開始實施的大規模稅改成敗未知,將給其未來增長帶來較大風險。拉美經濟有望扭轉加速下滑局面,甚至恢復一定增長,但在外部不確定性加大的背景下,地區經濟中短期內難以實現強勢反彈,復蘇的波動態勢還會延續。

  上半年世界經濟增長的向好勢頭,主要得益於多方面因素,包括發達經濟體回暖態勢明顯,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穩定增長,以及需求回升所帶動的大宗商品價格反彈、製造業復蘇和貿易投資狀況改善等。上半年全球經濟復蘇的速度與廣度為近年來最佳。

  但是,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那樣,“世界經濟中的深層次問題尚未解決,仍然面臨諸多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儘管增長預期有所改善,但全球經濟仍面臨下行風險。一方面,發達國家經濟政策特別是貨幣政策不確定性提高將損害市場信心,進而引發金融市場動蕩;另一方面,貿易保護主義升溫將威脅全球貿易增長勢頭。這兩方面也是當前世界經濟復蘇緩慢面臨的兩大難題。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轉向艱難。自2014年底結束量化寬鬆政策之後,美國直至今年上半年才逐步提升加息頻率。不僅如此,美聯儲在6月議息會議中釋放出的縮減資產負債表(“縮表”)意願引發了市場的高度關注。在延續多年寬鬆政策之後,“縮表”進程的啟動將對全球金融市場造成較大衝擊;歐洲央行雖然延續了寬鬆政策的基本框架,但經濟狀況的好轉使得歐洲央行開始頻頻“放風”,為貨幣政策轉向留下了口子;日本雖然聲稱對經濟前景表示樂觀,但其無奈維持寬鬆政策的決定是其經濟困局的折射。為此,需要警惕美國貨幣政策預期變化,特別是“縮表”所引發的大規模國際資本流動,以及由此帶來的國際金融市場動蕩。

  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傾向升溫帶來的風險也不可忽視。形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一些發達經濟體沒有擺脫傳統的依靠金融和投資擴張應對危機的老路,導致新舊動能轉換難以接續,增長動力衰減,市場需求不振、金融風險累積;另一方面是經濟全球化的收益沒有惠及這一進程的所有參與者,特別是許多發展中國家的民眾被排除在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收益之外,也促使孤立主義和反對全球化的思潮盛行。不僅如此,美國特朗普政府就職以來的一系列保護主義政策的實施,引起了包括歐盟等美國傳統盟友在內的多方反對,這將對全球復蘇造成不利影響,並有可能引發全球範圍內保護主義政策密集出臺,從而造成世界經濟增長放緩。

  綜合來看,習近平總書記在G20峰會上對當前世界經濟形勢的判斷凝練而準確。各方更需要堅持走開放發展、互利共贏之路,共同做大世界經濟的“蛋糕”,同時按照共同制定的規則辦事,通過協商為應對共同挑戰找到共贏的解決方案。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