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26日電 (記者 周銳)在中國經濟結構調整、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窗口,分享經濟的崛起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平穩增長的“生力軍”。
從手機約車、拼車出行到覆蓋公共交通“最後一公里”的共用單車,近年來中國分享經濟異軍突起,發展快速,創新活躍,應用廣泛,在一些領域走到了世界前列,並催生出一批創新創業型企業。
國家資訊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分享經濟實現市場交易額達3.4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03%,參與分享人數達6億,提供服務者人數約6000萬。
大量資本的涌入讓分享經濟在中國經濟中的分量日益凸顯。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認為,分享經濟投資的規模體量之大,可以與房地產領域相媲美。他表示,在未來3到5年之內,分享經濟能夠成為中國投資增速不再往下掉的最為關鍵的支撐。
除了對於經濟增長的貢獻,一些開放的網際網路服務平臺更是扮演起就業蓄水池的角色,為中國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為煤炭、鋼鐵等產能過剩行業去產能創造了穩定的環境。
中國最大的網約車平臺滴滴出行此前曾發佈報告指出,在該平臺上,有53萬個來自鋼鐵、煤炭等落後產能行業的司機。該報告表示,對於去產能行業原月收入在1000元至2000元的職工來說,全職從事“滴滴”網約車工作讓他們的平均月收入至少提高1.5倍。
OFO副總裁向繼貴也對中新社記者表示,共用經濟下催生的共用單車行業與傳統行業和諧共生,激發潛能。對接傳統自行車,OFO先後和鳳凰、飛鴿等20多個自行車廠商建立供應關係,幫助一批企業從瀕臨破產到加班加點,直接惠及就業崗位超4萬個,帶動一線工人薪資收入水準平均增長15%。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