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王毅詳解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豐碩成果

2017年08月30日 08:48:07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一是平等性。中國倡導的夥伴關係沒有主從之分,而是以各國平等為原則,尊重各國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從根本上摒棄國際關係中以大欺小、以強淩弱、以富壓貧的強權行徑,為各國平等參與國際事務、推動國際關係民主化、法治化注入了新動力。

  二是和平性。中國倡導的夥伴關係沒有敵我之分,不設假想敵,也不針對第三方,致力於以共贏而非零和的理念處理國與國交往,注重尋求各國共同利益的匯合點,通過做大合作“蛋糕”實現共同發展繁榮,為國際社會加強對話合作、避免衝突對抗提供了正能量。

  三是包容性。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志同道合是夥伴,求同存異也是夥伴”。中國倡導的夥伴關係沒有門戶之見,超越社會制度與意識形態的異同,追求的是共同利益,致力於在交流互鑒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進步,從而避免了小集團政治帶來的各種封閉與排斥。

  記者:隨著中國日益靠近世界舞臺中心,中國如何參與和引領全球治理、通過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王毅:隨著我國國際影響不斷提升和全球治理格局的深刻演變,中國倡議、中國方案、中國貢獻日益受到各國重視和歡迎。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圍繞全球治理主持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為我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作出頂層設計,明確了目標和方向。近年來,我們演繹了參與全球治理的精彩“三部曲”,越來越多的中國倡議上升為國際共識,越來越多的中國方案匯聚成國際行動,顯著增強了我國的議程設置權、規則制定權和國際話語權。

  第一部曲是2014年的北京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習近平主席主持下,會議圍繞近30個領域取得100多項成果和共識,其中中方提出的倡議佔到一半以上,中國的議程設置權得到明顯提升。

  第二部曲是去年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習近平主席引導協調各方,在創新增長、結構性改革、多邊投資、氣候變化、可持續發展等重要問題上制定出一系列指導原則和指標體系,達成29項重要成果,中國的規則制定權得到明顯增強。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