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進入“新階段”
原標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進入“新階段” 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站上新起點
◆“全黨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更準確地把握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斷變化的特點”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就是逐步縮小同世界先進水準的差距,在社會主義基礎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過程
○這一階段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直到21世紀中葉,是從“一窮二白”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百年長征,大致可以分為20世紀下半葉和21世紀上半葉“兩個半場”
○經過數十年的努力,我國已成功進入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下半場”的“第一階段”,並朝著“第二階段”進發
○最大國情與最大實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雖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但僅僅是初級階段中的新起點新階段,而並非是超越初級階段的新階段
“全黨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更準確地把握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斷變化的特點”。7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如此強調。
在接受《瞭望》新聞週刊記者採訪時,中共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執行院長劉海濤談到,認識和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特徵,不僅為我國制定路線方針政策和發展戰略提供堅實的客觀依據,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選擇和“四個自信”,也為推進我們黨指導思想的發展提供創新動力。
採訪中,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告訴《瞭望》記者,1987年,黨的十三大報告首次明確提出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並且系統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路線、戰略和基本政策,還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與轉型的特徵。此後,歷次黨代會報告都會重申這一判斷,並對新的發展階段予以新的表述。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礎上,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我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具有長期性特徵,其發展需要經過不同的階段,在每個階段都將呈現不同的階段性特徵。當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跨過了最初以擺脫貧困、解決溫飽為目標的階段,正朝著更高水準、更高層次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奮進。”劉海濤表示。
初級階段進入“新階段”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黨和國家事業發生一系列歷史性變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積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立起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全面實施強軍戰略,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一系列新思路、新戰略、新舉措,使我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7·26”講話中所指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意味著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並不斷開闢發展新境界,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就是逐步縮小同世界先進水準的差距,在社會主義基礎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過程。”採訪中,胡鞍鋼向《瞭望》新聞週刊記者談到,這一階段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直到21世紀中葉,是從“一窮二白”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百年長征,大致可以分為20世紀下半葉和21世紀上半葉“兩個半場”。
其中“上半場”可劃分為三個發展階段:一是絕對貧困階段(1978年之前),在極貧水準下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時代,包括政治建設與制度建設、經濟建設與國民經濟體系建設、社會建設與城市建設等,實現了建立比較獨立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的戰略目標,為之後的經濟起飛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了物質資本、人力資本、科技資本、制度資本基礎;二是溫飽階段(1979∼1990年),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時代,開始經濟起飛,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是到199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三是小康水準階段(1991∼2000年),到20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準。
而“下半場”則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前二十年(2001∼2020年)的持續高增長(全面建成小康階段),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二是後三十年(2021∼2050年)的持續穩定增長(共同富裕階段),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即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
“經過數十年的努力,我國已成功進入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下半場’的‘第一階段’,並朝著‘第二階段’進發。”胡鞍鋼表示,在這一過程中,我國在每人平均收入、發展水準、生活水準、社會結構、產業結構、貧富差距、地區差距、人與自然關係等方面實現了大發展和大轉型。
最大國情與最大實際
“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深入分析和正確認識中國國情和發展階段,是謀劃和推進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首要問題,也是制定和執行正確的發展戰略和政策的根本依據。
“經過黨帶領人民近百年的持續奮鬥,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但‘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夢想實現,越要頭腦清醒、居安思危。”在接受《瞭望》新聞週刊採訪時,劉海濤強調,特別要充分認識到,中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比如,我國雖然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每人平均GDP剛剛突破8000美元,地區發展還很不平衡,目前仍有4300多萬貧困人口沒有脫貧,發展短板不少。
“當前,我國已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下半場’。”胡鞍鋼認為,可以從以下視角再認識。
從國際比較看,我國生產力相對過去十分落後的水準得到空前的發展,但是相對發達國家仍然比較落後,尤其是勞動生產率水準、創新能力和品質等仍然有很大的追趕空間,每人平均收入、人民生活水準等仍然有很大差距,農業就業比重、農村人口比重等仍然很高。
從物質與非物質生產力比較看,我國物質生產力有了極大的提高,基本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但各類服務(包括私人服務和公共服務)生產力及供給能力仍然不能滿足13億多人民日益增長的巨大數量和品質需求。
從不同的生產力角度看,工業生產力出現了供大於求,但科技生產力還不能滿足社會與產業的巨大需求,文化生產力還不能滿足人民大眾化、個性化的需求,教育生產力還不能滿足在校生教育品質的需求,國防生產力還不能保證滿足國家安全的硬需求,生態生產力還是最大的短板。
“總的來說,人口多,每人平均資源佔有量少,生態基礎薄弱,長期面臨發展的硬約束條件。如能源供給約束、主要其他資源供給約束、環境品質約束、溫室氣體排放約束將長期存在,地區發展差距開始縮小但仍不平衡,城鄉收入差距開始縮小但仍較大,到2020年基本消除現行貧困線貧困人口,仍有較大規模的低保人群。”胡鞍鋼表示,這些現象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雖然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但僅僅是初級階段中的新起點新階段,而並非是超越初級階段的新階段。“變化的是特徵,不變的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本質。”
“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大背景下,強調牢牢把握和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背景、發展基礎和現實條件,既可以防止急於超越階段、又有利於推動治國理政與社會發展階段相適應。”採訪中,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劉志昌談到。
堅持基本路線不動搖
“即使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下半場’,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仍任重而道遠,仍然是一場偉大長征。稍有不慎,半途而廢,就會前功盡棄。”在接受《瞭望》新聞週刊記者採訪時,胡鞍鋼特別提醒。
採訪中,專家們提到,經過改革開放近40年的發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準明顯提高,但未來面臨的挑戰和要完成的任務並不比之前少。特別是隨著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加強烈,人民群眾的需要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準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人民群眾的新需求,正是我們的新奮鬥目標。在“7·26”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在繼續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好解決我國社會出現的各種問題,更好實現各項事業全面發展,更好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對此,受訪專家們表示,破解初級階段的發展難題,補齊發展中的短板和弱項,必須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首先,中心任務仍然是堅定不移地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一心一意抓經濟建設,逐步實現現代化,並將技術創新作為第一使命,真正實現經濟發展的動力轉換。同時,必須不斷改革生產關係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部分,千方百計處理好現階段的收入分配關係,調動人的積極性,兼顧效率和公平的關係,努力縮小貧富差距,為實現共同富裕而不懈奮鬥。
其次,進一步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體制改革,走向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的新局面。在改革進入爬坡過坎、攻堅克難階段的當前,必須要有“啃硬骨頭”“涉險灘”的勇氣,堅定全面深化改革的立場和信心。
從實際情況出發,提高全面深化改革決策的科學性,著力提升開放型經濟水準,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堅定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增強人們的法治意識,進一步加快法律體系的建設;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不斷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強我國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
最後,不斷深化對外開放,推動我國與世界的進一步融合。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向縱深發展,讓“一帶一路”沿線各個國家共用中國快速發展所帶來的紅利。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國自信,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提出建設性的中國方案,積極引導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為完善全球治理貢獻智慧,推動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展示全球治理的大國擔當,提升我國的國際影響力與感召力。
專家們表示,只有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準確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斷變化的特點,增強理論自信和戰略定力,我們才能在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繼而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而努力,踏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讓中華民族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記者 尚前名 陳燕 張康喆)